韮菜的栽法根蔥相似,也是將韮菜的根苗一排排種進菜地里,栽了一排又往后退再栽另一排。只不韮菜種下去,澆了水活過來后,似乎就有一種勞永逸的意味。只要經(jīng)常給韮菜地松土、施肥、澆水,那么韮菜就會一天天長高長綠,割了一茬又長出一茬。我們每割了韮菜后,緊接著就會在韮菜的根部撒上一層曬干碾碎的糞肥,接著澆上透地水,過上一兩個星期,嫩黃的韮菜葉片又會從泥土中冒出來。若是割韮菜到街上去賣,就要等到整塊韮菜都長到十多二十公分左右,在趕集的前一頭把整塊韮菜全割了,把韮菜根部的泥土抖去,把枯黃葉片扯去,用稻草把韮菜一把一把地捆起來,在菜地旁的河邊洗去泥巴,把韮菜挑回家,第二天一早便將韮菜挑到街上去賣。趕集天賣米線、卷粉的人家多,買韮菜做佐料的也多,一般上午就能賣掉一大半。有時為了采韮菜花,我們要將韮菜養(yǎng)老,等一株株韮菜長出苔桿,開出花,結(jié)出籽,我們就去采韮菜花了。韮菜花因產(chǎn)量少,所以比較貴。村里人都喜歡腌韮菜花,要么是用韮菜花腌藠頭,要么韮菜花單獨腌,都是山里人飲食中不可缺少的美味,也是炒菜少不了的重要佐料,更是我們到山里勞動時,帶到山上地里去的餉午飯中最下飯的菜肴。當然韮菜的好處還不止這些,它既是農(nóng)戶人家吃米線、卷粉、面條不可缺少的佐料,又是煮湯、炒菜時一種不可少的配料。韮菜或炒、或煮熟涼拌,單獨做成一道菜,也往往是一桌子菜肴中最先被吃完的菜品。我們地方清明節(jié)祭祖上墳時都要吃火鍋,煮火鍋時,韮菜是必不可少的。村里人往往把一根兩根韮菜結(jié)成一個疙瘩,和其它肉食和蔬菜放在火鍋時煮。我不知道為什么煮火鍋時一定要煮韮菜疙瘩,也不知道這種習俗是什么時候形成的。我家菜地里的蔬菜品種真是豐富極了,無法一樣樣說下來。就拿最普遍、最不值的牛皮菜來說吧,一般種牛皮菜是為了用它的葉子做豬食的,但牛皮菜拿來人吃,也是蠻有滋味的。把又嫩又綠的牛皮菜從地里采摘回來,放在鍋里用沸水煮熟,撈起來和豆豉一起炒吃,簡直是天下難得的美味。吃炒牛皮菜時,我們總是止不住對碗里的飯狼吞虎咽。連用來喂豬的牛皮菜都讓人吃得那么香,其他蔬菜就更不必說了,反正自家菜地里種出來的蔬菜,吃著就是味道特別好。
我們村里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或大或小的幾塊菜地,這些菜地零零散散分布房前屋后、田頭地角,人們總是見逢插針地把每一塊空閑地塊開辟出來種上蔬菜。在我的印象里,土地利率最高的時期,是剛剛包產(chǎn)到戶的時候,人們把所有能開墾出種糧種菜的地方都被開墾出來,每一塊田地都有人一年四季精心侍弄著。所以不論離村子遠近的地方,不管是坡地邊,還是水田旁,都可以看見一塊塊大小不一的菜地點綴在村子旁、田野里。管理菜地成了村里人栽田種地之余的一項不可忽略的勞動,成了村里人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當清晨和黃昏,都可以看到人們在菜地里忙碌的身影。綠油油的菜園,讓山村里人家平常的日子變得有滋有味。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31家住文化坊
- 2014-03-31時髦祭品燒出文化機制短板
- 2014-03-31“民間文化大使”笑陽的追夢之旅
- 2014-03-28漳州市平和縣國土資源局開設(shè)廉政文化道德講堂
- 2014-03-27一條大江和一座文化重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