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挖菜地是一項體力活,同時還得講究技巧。我們挖菜地時,一般將一米左右寬的菜地分成兩半來挖,先將菜地的一半挖了再挖另一半。當然,如果菜地比較窄,那么就一次就挖完了。我們往往從菜地頭一邊,先用鋤頭將菜地表皮上的雜草鏟去,便開始挖菜地。人站在地邊或地溝上一鋤一鋤挖下去,直到距離遠了,鋤頭把兒夠不到,或是夠得到也使不上勁時,便停下來。接著用鋤頭把土提到剛挖起來的舒松土堆上,在已挖的土推與未挖的地塊中間,形成一個深深的槽溝,接下來便將未挖的土塊表面的雜草鏟進槽溝里,人站到槽溝里將雜草踩結實,兩只腳就站在槽溝里,又開始挖已鏟去雜草的地塊。這樣就把雜草捂在地下,時間長了雜草就會腐爛變成肥料。人的兩腳站在槽溝里挖前面的菜地時,挖起來的泥地就將兩只腳桿捂起來,這時要特別小心不要讓鋤頭挖著自己的腳桿兒。等離腳桿兒近的頭幾鋤土塊挖了,隨著鋤頭往前不斷延伸,就不用擔心鋤頭會挖著自己的腳了。等挖到鋤頭差不多夠不著,或是夠得著也使不上勁的地方,就再次停下來,把雙腳從槽溝和土堆中拔出來。接下來又重復剛才的同一套動作:在已挖的土堆和未挖的地塊中間,用鋤頭把土挖了提到剛才挖出來的土堆上,形成一個深深的槽溝,又把還沒有挖的地塊表面的雜草鏟到槽溝里,人站在槽溝里將雜草踩結實,又接著挖前面已鏟去雜草的地塊。就這樣,在鏟草、挖地、掏槽溝、捂草、挖地這一系列動作的重復中,菜地就被我們一鋤鋤地,一寸寸、一尺尺、一米米地挖過來了。挖過來的菜地遠遠望去,就像一帶不斷起伏的小丘,起的地方是剛挖出來的松軟土堆,伏的地方是剛才雙腳站立、埋了雜草的槽溝,每個槽溝處都有兩個圓圓的洞,那是兩只腳站在泥土中留下的空隙。挖菜地不僅費力氣,還比較費時間。若是早上去挖菜地,從八點左右挖到到十多點鐘,地塊小點兒的菜地基本上能挖完一半,若是地塊又寬又長,那么也許只能挖四分之一或更少的地塊。中午吃了飯后,我們一般都去遠處山上或田里干農活,傍晚回到家要是還有時間,再去挖一會兒菜地。要是遠處山里和田里都沒有農活可干,也可能一整天都在挖菜地。早晨挖兩個小時左右,吃了午飯后再接著挖。如果連續不斷地挖,種過一拔菜閑置出來的菜地要不了幾天就挖完了。由于人是站在用來埋雜草的深深地槽溝里挖菜地,所以我們挖菜地時,都把褲腳卷起來挖,收工時到菜地邊上的水溝里、小河邊把腳桿上的泥土洗了。有時褲子臟得很了,我們就連褲腳也不卷,站在槽溝和泥塊里挖菜地,收工時洗褲腳。挖菜地時要邊挖邊把大的土塊用鋤頭背敲碎,把挖到的石塊、瓦片、樹枝、竹棍等雜物撿出來。整塊菜地挖過來之后,要曬上個把星期,等挖出來的泥土經太陽暴曬變得松軟干燥時,我們再一次扛著鋤頭到菜地里,把起起伏伏地土推挖平,把大的土塊敲碎,用鋤頭的一個尖角,挖出一個個菜窩,我們把它稱之為“打塘”。打好塘再晾曬上三五天,等自家菜秧長到可移栽的時候,或到街上賣到菜秧,就可以種菜了。
菜種下去后,每隔兩三天或三五天就要澆一次水。我們澆菜水一般都是在早晨或傍晚,在正午或下午太陽辣的時候,一般都不澆菜水的。照大人們的說法,太陽辣的時候澆菜水,水在烈日下蒸發形成的水蒸汽會薰著蔬菜,甚至會把蔬菜薰死。小時候我們也不明白父母兄姊的這些說法究竟有多少科學依據?,F在看來,正午或午后太陽辣的時候不澆菜水,可能一方面是人怕太陽曬。另一方面是因為下午村里人都到遠外山上或田間干勞動去了,打理菜地一般都是在勞動之余才到菜地里來干活,一整天都在菜地里的情形很少出現。周末不上學的時候,我們往往天一亮就會被大人們叫起來,洗過臉漱過口,就被打發到菜地里去澆菜水。我們便扛著水瓢、挑著水桶、提著噴壺到菜地里去。水瓢先是用鐵皮做的,后來出現了用塑料做的水瓢,水桶原先木頭的,后來也有了用塑料做的桶。噴壺是鐵皮做的,帶蓮蓬狀的噴頭,用來澆菜秧或是比較幼小的菜苗。到了菜地里,我們就從菜地旁邊的水溝里把水一瓢一瓢舀起來,沿著一塊塊菜地之間的菜地溝,將把水澆到每一個菜窩里去。一個菜窩里有一株菜秧,若是種京豆、干豆,也能會有一兩株或兩三株,如果發出來的豆苗過多,要把弱小的豆苗拔掉,只剩下比較茁壯的一兩株。每瓢水能澆兩到三株菜,如果一瓢水澆了很多株菜的話,那真的就成了蜻蜓點水了,澆不透,太陽一曬水份很快就蒸發完了,菜地還是干的,菜秧還是渴的。所以我們澆菜水,就來來回回地沿菜地溝走動,從水溝里舀起水,把水抬到沒澆的蔬菜那里,將水澆到菜根腳又到水溝里舀水,一次又一次地重復,直到把一塊菜地里所有的菜秧都澆完,每個菜窩都澆透為止。有時覺得用瓢來來回回地打水澆菜既麻煩又費勁,我們用就水桶挑水澆菜,先在水溝邊把兩只桶(要么是木桶、要么是鐵桶或塑料桶)裝滿,用扁擔挑到菜地溝中間,再用瓢把水桶里的水一瓢瓢舀水出來澆菜。兩桶水澆完再到水溝邊打水,又將滿滿的兩桶水挑到菜地溝中間,繼續澆菜。有是時我們也用噴壺提水澆菜,澆菜時把噴壺的噴頭取下來,提一壺水能澆六七棵菜。有的人澆菜水往往打懶主意,不是一瓢瓢地澆,也不用噴壺或水桶,而是站在菜地的水溝邊上,把水溝里的水一瓢瓢舀起來往菜地里潑。由于水瓢里的水遠距離潑灑,一股水流或團團水花從空中落下,產生巨大的沖力,往往把菜葉打斷,或把一棵棵菜沖得東倒西歪,或在菜地中間沖出一個個深深的坑。而從空中潑灑下來的水盡管遍地都是,但真正流到菜秧根部的并不多。因此,大人們都不允許我們學別人那樣,站在水溝邊從溝里舀水潑菜。我們只有用笨辦法,老老實實地一瓢瓢、一壺壺、一桶桶地抬水、提水、挑水澆菜。等菜秧長到半大時,還要從廁所或糞坑里挑大糞澆菜。只有挑過幾回廁所和糞坑里的大糞,才真正認得什么叫做“臭不可聞”,從廁所和糞坑將大糞挑到菜地里,一路上臭氣薰天。如果挑著大糞從大街道上經過,每個人非得捂起鼻子不可。有人為了防止大糞水從桶更潑出來,還在大糞桶里覆上一張大大的南瓜葉或芋頭葉。如果大糞水從桶里潑出來,灑在街道上,沿街的人家多久都能聞到那股刺鼻的臭味。大糞水挑到菜地里后,要兌著清水澆菜,因為若用大糞水直接澆菜,會把蔬菜辣死掉。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31家住文化坊
- 2014-03-31時髦祭品燒出文化機制短板
- 2014-03-31“民間文化大使”笑陽的追夢之旅
- 2014-03-28漳州市平和縣國土資源局開設廉政文化道德講堂
- 2014-03-27一條大江和一座文化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