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基礎扎實
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既有科學的理論指導,也有堅實的發展基礎、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良好的生態優勢。
科學的理論指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系統論述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指導思想、方針原則和目標任務,回答了什么是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他強調,建設生態文明,關系民生福祉,關乎民族未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樹立生態觀念、完善生態制度、維護生態安全、優化生態環境,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等等。這些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為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提供了科學指南。
堅實的發展基礎。近年來,我省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把工作重點更多放在實現全面小康的薄弱環節上,放在為長遠發展打基礎上,放在體制機制創新上,推動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為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和民生基礎。
豐富的實踐經驗。福建歷屆省委省政府都非常重視生態建設。繼2001年時任省長習近平同志提出建設生態省戰略構想之后,2002年,省委省政府積極推動這一戰略構想實施,使福建成為全國生態省建設試點省份;2004年,制定出臺了《福建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十多年來,出臺了一系列生態省建設實施意見,制定了十幾部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探索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生態省戰略的持續實施和拓展,為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政策制度基礎。
良好的生態優勢。我省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優越,生物物種豐富,水系自成體系,水資源總量充沛,森林資源優勢突出,海洋資源得天獨厚。實施生態省戰略以來,重點流域整治成效顯著,城鄉人居環境不斷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居全國前列。福建優美的生態環境,是大自然的恩賜,更是全省干部群眾長期共同維護的成果,同時也是福建發展的優勢資源。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生態資源是福建最寶貴的資源,生態優勢是福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生態文明建設也應當是福建最花力氣的建設”已成為全省人民的廣泛共識。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24廈門林地生態紅線劃定68151公頃 2600公頃做試點
- 2014-03-24福建日報社論:書寫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 2014-03-24蘇樹林就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接受媒體采訪
- 2014-03-24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
- 2014-03-21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