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的3·15,又該是打假揭黑的集中階段。但是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現象也令筆者深感擔憂。每年的315消費者權益日之前,也正是商家大打促銷牌,借315 為自己掙得更大利潤空間之時。滿街的“讓利”海報,隨風飄揚的單頁宣傳。不知不覺間,消費者權益日成了又一個“消費日”,而“權益日”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雞肋。
作為一個傳統,3·15 每年都是消費者的期盼所在,因為這一段時間內他們能夠看到媒體揭露的黑心商家案例,為自己的維權提供依據和方法。可近兩年消費者們有了新的期盼,這一時期商家們會提供各種各樣的促銷、讓利活動,從建材到服裝,從家用電器到化妝品,林林總總,“消費者權益日”,消費是有了,那么權益落向何處?
令人納悶的是,大部分的商家都會在3月15日左右推出促銷風暴,但是這與消費者權益有何關系?誰把權益等同了消費?難道說促銷就是對于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媒體人拿出多日偷拍暗訪的案例,除此之外我們拿什么紀念這一個節日?難道只有消費嗎?值得深思。
在今天的中國,隨隨便便的一個節日都有可能引發成一個消費高潮,連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也未能例外,是商家的手段高妙,還是我們形成了消費慣性?
并不是說3月15日這一天不能消費,與所有大型促銷節日類似,我們應該學會冷靜的消費。要警惕一些黑心商家用讓利的幌子在不知覺間置換消費者的權益,提供一些劣質產品,愈是在這樣的時期我們愈是要防止一些人鉆空子。
“天天都是315”這是很多人的期盼,但是現實中的情況是連315這一天都變成了消費的旺季。很普遍的,大家用消費來紀念“消費者權益日”——這個本該是重視“權益”的日子。
當媒體揭露出黑暗,當眾人一陣驚嘆之后,315 還留給我們什么?為何維權難屢屢上演,社會上的所有角色在不同的地點都扮演過“消費者”的角色,無一例外的我們希望得到更好的服務和產品。但是有些商家沒有做好自己,有些消費者也沒有去珍視自己的權益,當然還有一些監督者也沒有把“天天都是315”放在心里。
權益神圣不可侵犯,要讓權益日不淪為消費日,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特約評論員 張明龍)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10中移動該如何與消費者“講道理”
- 2014-02-27保護消費者權益是最大的市場理性
- 2013-11-113 15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宣傳資訊活動在中山路隆重舉行
- 2013-11-1118家消費維權單位發布消費觀點:房產評估費不應由消費者承擔
- 2013-11-06李世忠:讓消費者吃上放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