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
網上興起“互贊群”
點贊變“刷贊”
在小潘和旭仔看來,讓“集贊”活動走向尷尬的,除了趕不上變化的計劃,還有那些躲藏在屏幕后面,為點贊而瘋狂的網民們。
一夜之間成百上千的“贊”,在達到宣傳效果時,也讓不少商家都感到有些后怕。而這些瘋狂的“贊”,其實摻了不少的水分。小潘告訴記者,在這次的“集贊”活動里,他已經發現了相當一部分的“點贊專業戶”。“盡管大家都在指責我們反復對細節進行修改,但其實也是為了保護大家的權益。”小潘說,其實很多繁瑣的流程,以及要求參與者嚴格填寫信息,就是為了篩選出那些點贊專業戶,以及避免信息的重復。
小潘所指的“點贊專業戶”,大抵上有著一些相似的特征——他們朋友圈的頁面轉發的全是各種“集贊”活動;他們愛點贊,也愛求贊;他們有自己的“點贊群”,可以第一時間交流最新的活動信息。事實上,隨著“贊”的流行,數量驚人的“互贊群”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百度的互贊吧里,已有每月4萬人的活躍記錄,相關搜索里,“互贊群號”、“互贊軟件”赫然在內。隨意加入的互贊群,幾乎都已有四五百左右的成員。幾乎每時每刻都有人“冒泡”求贊,甚至不乏因為沒有得到及時回贊而引發的爭吵。大部分互贊群甚至有嚴格的“群規”——請自覺參與群聊,給贊必回。
記者手記
別讓“集贊”成“集罵”
記者 何無痕
在這場錯綜復雜的“棋局”里,其實難分高下。每個人扮演的,都不過只是一顆棋子的角色。當商家對“集贊”寄予厚望,指望“空手套白狼”時,往往得到的卻是一片罵聲。而商家們的“忽悠”,也給不少指望著“天上掉餡餅”的人們狠狠潑了一盆冷水。
面對這個新江湖,梧村工商所認為有待觀察,“這畢竟是全新的東西,究竟能不能定論為廣告還不好說。”而在福建金海灣律師事務所鄭志寧律師眼里,有些商家的行為可能涉及虛假廣告宣傳的問題,“既然公開發布出來,那么也算是廣告的一種。如果商家只是提供贈品,確實有撤銷的權利。不過有附加條件的話,還是需要提前在宣傳頁面上進行說明,不能臨時增加或更改。”
不過話說回來,人在江湖漂,又怎能不挨刀。網民的憤怒,商家的委屈。都告訴了我們一件事,這個點贊的世界,并不單純。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2-30圖書暢銷榜還有多少文化誠信
- 2013-12-30鬧市播“老賴”暴露社會誠信保障的蒼白
- 2013-12-30“騙乞”透支乞丐誠信 要堅決打擊
- 2013-12-30誠信 貴在堅持
- 2013-12-26一份早餐的誠信實驗 已在廈門高校開展一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