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志愿者許惠彬
幫助五保戶20位 任勞任怨
高大的身材,粗獷的聲音,一副“粗人”的感覺,“可靠老實人”的形象撲面而來。
這就是1969年6月出生,詔安縣供電公司配電運維工區搶修班班長許惠彬。
“我長在農村,小時候家庭很苦很苦,正是深刻的苦,讓我想去幫助那些比我還要苦的人。”許惠彬說。
作為一線負責電力故障搶修的工人,許惠彬接觸到大量的孤寡老人、五保戶,由于身處大山中,這些孤寡老人,家居破破爛爛,許惠彬看在眼里。
于是,免費換日光燈、換開關、買水果、買米、買油,這些本該由他們家人干的事情,許惠彬都承擔起來。有的時候花幾元錢,有的時候花十幾元、幾十元,日積月累,許惠彬說,少說也給了幾千元吧,沒去數過。“這些都是小事,花的都是小錢,大錢,我也沒有。另外,我們單位助人為樂的氛圍好,我做的這些事情,其他同事也都有做。”許惠彬感覺做這些事都太微不足道,只要多一份憐憫之心,人人都可以做。
在自身財力有限的情況下,許惠彬多年來長期幫助20多位五保戶,志愿服務足跡踏遍詔安的大街小巷。
最美鄉村文化員簡良發
義務講解六萬場 宣傳土樓
這些年,南靖土樓火了,并且不是一般的火。土樓的居民,依仗著土樓經濟,也發家致富了。
多數游客回程時,總會對一個能說唱逗樂的老人記憶猶新,這個老人就是簡良發——1952年出生的南靖縣梅林鎮璞山村文化協管員、世遺土樓和貴樓樓長。
二十年前,簡良發只是南靖縣梅林鎮璞山村普通村民,跟和貴樓一樣默默無聞,二十年后,他們一起聲名遠播。“土樓是老祖宗建的,要發揚光大。但是土樓都是土建的,各地大同小異,沒什么好看的。但我覺得,土樓文化是生動的、多彩的,文化比建筑吸引人啊,我就拿文化做文章。”簡良發說。
就這樣,初中沒畢業的他,成了義務講解員,且異常敬業,不懂的就問遍老人,把講解匯編成閩南山歌唱出來。比如:“綠水青山樓外樓,海峽西岸看土樓,土樓故里何處有,福建南靖把你留。裕昌樓,塔下村,云水謠,奇樓異景讓你醉;田螺坑,和貴樓,懷遠樓,世遺景觀心中留。”
多的時候,一條要講解十幾次,而這一切,都是義務為之,不收取報酬。
簡良發說,他唯一的快樂,就是游客的贊美之詞,他準備把講解員干到干不了為止。“做這些,我沒想過回報。一個人想回報的時候,什么事情也做不成。”簡良發說。
多年來,這位樸實的農民向吳儀、何厚鏵、川·立派等一大批國內外政要名人介紹過土樓文化,為中外游客提供義務講解近6萬場。
所有這一切,讓簡良發成為福建閩南山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福建省“福建土樓申報世界遺產工作先進個人”。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1-26向“最美孝心少年”學習
- 2013-11-26讓“最美孝心少年”催開中國文明之花
- 2013-11-26最美的 不僅僅只有“最美保安”
- 2013-11-26“最美保安”的價值所在
- 2013-11-26“最美保安”的正能量應繼續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