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意外摔傷高位截癱,母親離婚改嫁,16歲女孩黃鳳自6歲起10年如一日照顧癱瘓的父親與年邁的奶奶,獨自撐起一個家;13歲男孩趙文龍大部分時間陪身患重病的媽媽去醫院透析,幾乎沒有玩耍時間,最大樂趣就是生日那天去了趟公園;16歲男孩邵帥,毅然說服媽媽接受欣然自己的骨髓移植……相信許多人與我一樣,是含著眼淚看完《眾里尋你——2013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節目的。經過在全國范圍內尋找和推薦,黃鳳、吳林香、邵帥、龍花、徐沁燁、趙文龍、陸玉婷、高雨欣、林章羽和何秀巡姐弟11位少年榮獲2013年度最美孝心少年稱號。聞聽他們的事跡,可親、可敬、可感,他們個人的遭遇雖不同,但他們的共同之處是孝敬長輩、自強不息、陽光向上、自立自強。弱小的肩膀挑起家庭重擔,倔強的性格能抵擋暴風驟雨,面對他們,現實生活中許多成年人應該感到汗顏。讓我們發自內心地高喊一聲口號:“向最美孝心少年學習”!
提出“向最美孝心少年學習”的號召,許多成年人也許覺得難為情,似乎老師教育學生、家長教育孩子、年長者教育年幼者是天經地義的事,然而若讓成年人學習未成年人,許多長者從心理上多少還是有些排斥。在物欲橫流、世界是個“地球村”的當下,許多長者的想法、做法與這些天真無邪的孩子比起來,其思想道德水平之低下是顯而易見的:眼見別人落水,不是馬上施救,而要等人溺亡,再獅子大張口討要撈尸費;不勞而獲,滿街乞討,別人不給還動粗口;不愿自食其力,在家甘當啃老族;坑蒙拐騙偷無所不能;只能走順境,不能遇逆境;人生觀價值觀扭曲,在遭遇挫折之后一蹶不振,有些甚至自殺以求解脫······不用再例舉,現在提出“向最美孝心少年學習”口號既很現實,也很必要。
都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老師,請各位家長捫心自問:“我有資格教育自己的孩子嗎?孩子在我身上到底學到了些什么?如果說孩子不爭氣,我有哪些值得檢討的地方?”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孩子的成長當然與家長、學校、社會教育引導脫不了干系。行動是最好的語言,身教重于言教,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實際干一件。孩子的可塑性很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必須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孩子是民族的希望,國家的未來,我們的所作所為,不能讓孩子對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產生懷疑,不然的話有可能會使他們在幼小的心靈里播上一棵帶病的種子,日后肯定會影響他們的茁壯成長。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1-25道德建設需要法制支撐
- 2013-11-25最美孝心少年 社會道德教育的活教材
- 2013-11-25壯大、拓展“道德模范群體”隊伍更為重要
- 2013-11-25要善于利用文藝形式宣傳道德模范
- 2013-11-25道德教育 孝心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