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
變“堵”為“疏”真相跑在謠言前
一樁接一樁的網絡謠言,何時能休?怎樣能止?
今年8月10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在北京舉辦“網絡名人社會責任論壇”,論壇上一些網絡名人達成共識,提出互聯網“七條底線”,以化解社會的戾氣、釋放正能量,構建健康的網絡環境,同時,也提出對網絡管理方式,要變“堵”為“疏”。“凈化網絡環境,很大程度上需要網友的自我約束和自我審查,提升在互聯網時代的自身媒體素養。”一位傳媒工作者說,同時官方機構也應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回應公眾關切,讓真相跑在謠言前。
新媒體發布各種信息前也要把好關。“媒體對公眾的影響力較大,雖然時效性和真實性都是媒體的生命,但兩者沖突時,應當選擇真實性這一底線,而不是推波助瀾。”張小元說。
據了解,省公安廳近日將召集我省的媒體法人、有影響力的網絡名人,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學習。“希望他們起好帶頭作用,自覺抵制網絡謠言。”省公安廳網絡安全保衛總隊負責人告訴記者。接下來,我省公安機關將在全省范圍內對網絡制傳謠言的違法犯罪行為展開集中打擊行動,重點對有組織制造傳播謠言的“網絡公關公司”、“網上水軍”進行嚴厲打擊查處。
除了傳播者的自我約束,不少人都提出,在法律強制監管方面,也應該加大力度。
省政協委員、北京盈科(成都)律師事務所律師曾文忠告訴記者,不管在線上線下,造謠、傳謠均是違法行為,根據違法程度的不同,相應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或刑事責任。“哪些情況屬于造謠、傳謠,怎么定性和定責,需要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曾文忠說,比如一些網友尤其是微博加了認證有眾多粉絲的網友,可能在傳播未經核實容易引起社會恐慌的信息時,總會加上“求證”、“求辟謠”的字眼。“這樣的信息本身帶有質疑,告訴大家真假并不確定,需要核實。但是他們又確實傳遞了信息,而且會造成一定影響。這樣的情況算不算造謠、傳謠呢?值得探討。”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8-28山西互聯網業界倡議:堅守七條底線 拒絕網絡謠言
- 2013-08-26網絡謠言讓文明很受傷 正規一日游為何生意差
- 2013-07-31用讀書武裝頭腦 讓網絡謠言無處可藏
- 2013-06-09房產稅明年1月1日起全面開征?一個網絡謠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