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件之四:道德社會化的支持
社會學上有一個著名的 “橫山法則”,這個法則認為,最有效而持續控制不是強制,而是觸發個人內在的自發控制。做好事就是在適當的場合做出這個社會所期待的行為選擇。而指導一個人做出某種選擇,或者說,一個人認為一種行為比另外一種行為更有價值的判斷依據是價值觀,即道德行為幕后推手是價值判斷標準。“義”能夠戰勝“利”,是因為“義”已經成為一個人價值觀構件,而“利”則僅是人生的附麗物。正因為如此,好人“涌現”需要道德社會化的支持,道德社會化將道德準則和道德規范加以內化,形塑符合社會要求的道德行為,它是道德行為的“模具”。它通過加深對道德認識,使人在道德自律的基礎上自覺地遵守和踐行道德規范,是道德內部控制的機制。要讓這種內在控制機制更有力量,必須訴諸于信仰與敬畏的力量。當記者采訪雅景大酒店的3名員工為什么下水救人時,員工們只說了一句“人命關天”。一句“人命關天”表達的是對生命的敬畏,正是這種對生命的敬畏促使他們做出道德選擇。人對信仰的敬畏之心永遠是道德社會化的衡量準則,誠如康德所言:“位我上者,燦爛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無論溫度如何適宜,缺乏展開的內在根據,夢想永遠無法孵化為現實,正如石頭永遠孵不出小雞。對于好人 “涌現”,道德社會化的作用值得一再強調。
回頭看 “春天里的道德芬芳”可以發現,中山“好人方隊”不斷壯大,好人不斷 “涌現”,有其存在的合理性。2011年9月,在《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頒布10周年之際,中山在全國率先開展全民修身行動。作為全國公民道德建設的品牌,中山在率先形成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體系方面做出了寶貴探索。往前回溯,中山早在2005年就榮獲首批 “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成為當時全國9 個獲此殊榮的城市之一。早在2004年,中山就確定“博愛、包容、創新、和諧”為新時期中山人精神。最近幾年,中山一直在力推社會善治。另外,中山的“慈善萬人行”也已經連續舉辦了26屆。
沒有人敢在理論上傲慢地斷定,中山的好人“涌現”現象必須完全而確切地歸因于全民修身行動、文明城市創建、新時期中山人的精神提煉與宣傳、社會善治的力推、二十多年來對慈善萬人行的堅持以及中山媒體對正能量孜孜不倦的追求。反過來,更沒有人敢狂妄地宣稱,中山在全民修身行動、文明城市創建等公民道德教育方面水滴石穿般的努力對道德社會化、社會輿論、社會心態等沒有產生實質性影響。黑格爾曾經說過,哲學像密涅瓦的貓頭鷹一樣,它不是在旭日東升的時候在藍天里翱翔,而是在薄暮降臨的時候才悄然起飛。現在對好人“涌現”現象做理論總結尚為時過早;無論是實踐還是理論,成為一個好人“涌現”的善美之城,鞏固“中國夢”的善美基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理論的清理無疑將使實踐的展開更加清晰。(黃振輝)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4-11南安東田中學“四注重”推進 “中國夢”主題教育
- 2013-04-11改作風要堅持"嚴"下去 道德誠信是中國夢的基礎
- 2013-04-11道德誠信是實現中國夢的基礎
- 2013-04-09劉云山強調:推動形成實現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
- 2013-04-08“中國夢”回應了哪些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