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位思考是一種思維方式,也是一種境界。換位思考的實質是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把自己的內心世界、情感體驗和思維方式與對方聯系起來。這即使一種關愛,也是一種理解。
記得我的女兒五歲時,有一次我帶她到一家便利店購物。剛剛走到門口,一個高中生模樣的男孩快速騎著一輛山地自行車直接騎到門口。這輛自行車與其它自行車不同的是它沒有支地的支架。男孩便把自行車平放在地上進了便利店。在這個過程中女兒一直瞪著眼睛看著,然后她又看看其它正常停放的自行車,問我:“爸爸,他為什么要這樣放車子呢?”當時我正急著進店購物,便說:“管人家呢,人家樂意怎么放就怎么放。”女兒說:“可是車子不樂意啊!”一句話讓我牢記至今,女兒雖小,竟也知道換位思考了。
人的一生中會擔當很多種角色,需要處理很多種關系,有家庭關系、同事關系、上下級關系、朋友關系等等。任何一個好的關系都是雙方受益。如果一方長期受損,這種關系一定不會維持多久。思維影響行動,一旦我們學著用換位思考的方式來看待周圍,我們會發現生活中的更多樂趣,即使以前覺得很煩惱的事情或很厭惡的人,用其他的思考方式去想一想,心胸和心境自然也會開闊起來的。
你體諒別人,別人也會體諒你。在我們的城市中每天發生著各種各樣的懷疑、摩擦、矛盾和沖突。病人不相信醫生,唯恐他們利用手中的處方權和手術刀為自己謀私利,不給紅包就不好好看病;消費者不相信商家,總覺得“無商不奸”;老板不相信員工會為企業盡心盡責,員工同樣不相信老板會有善良之心;窮人認為富人富,一定不是正道賺來的錢;富人認為窮人窮,一定是天性懶惰,不思進取;妻子不相信丈夫,認為男人沒有一個好東西;丈夫不相信妻子,覺得女人都有水性楊花的本性;城管執法人員和流動商販們日益成為“死敵”,經常演出一幕幕令人心驚肉跳的流血沖突;開車的司機在遇到道路擁堵時或發生小的剮蹭時,往往會不冷靜處理;政府官員抱怨上訪群眾不按程序,擾亂正常秩序,總是給他們填麻煩;上訪群眾則抱怨政府不作為,總是在敷衍他們…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2-09-19拒載拾荒老人的公交與城市文明背道而馳
- 2012-09-04文明執法才能促進城市文明
- 2012-09-04“嚴罰”如何成為城市文明催化劑
- 2012-08-20薌城區召開迎接全國城市文明程度指數測評工作會
- 2012-08-17為城市文明立法不能忘了執法文明
- 2012-08-10別讓“車窗文明”成為城市文明短板
- 2012-07-27蘭州市開展迎接城市文明程度指數測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