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創意標語不僅有激勵作用,還能拉近學生間的距離
主持人:吳教授,學院這兩條標語是怎么來的?
吳敏:這兩條標語實際上是來自我們丹青學園的“微語錄”庫。去年我到丹青學園兼職后,我覺得要營造一種大學生的氛圍。我們經常可以在校園里面看到有很多很多的商業廣告,但是勵志方面的東西比較少。當時我們丹青學園就搞了一個叫“你好,丹青”的“微語錄”庫。迎新過程中,我們在“微語錄”庫里選了兩條微語錄掛出去。
主持人:丹青學園的“微語錄”庫是什么樣的一個活動?
吳敏:從去年開始,我們就在網上、學校內征求“微語錄”。我們在丹青學園路口的地方拉上橫幅,當時想兩周換一次。去年梅雨季節的時候就有兩條橫幅:“沒有過不去的黑夜”、“沒有等不來的晴天”。這兩條橫幅出來之后就受到學校學生熱評。當時就覺得這是非常好的形式,所以我們把兩條變成了四條,把兩周一次的語錄變為了一周一次。現在我們每周都會換四條橫幅,這是我們學園正常的文化內容。
主持人: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標語,或者更具個性的標語時,有什么感受?
舒展:這條標語說的是“做一個明媚的女子”、“做一個豐盈的男子”,這條語錄本身就非常有親和力,語錄當中蘊含機智。“明媚”、“豐盈”,它既有一種外在的形象,同時也有內在的涵養、自信,一種精神的豐盈就在里頭。所以說,這個標語不僅僅是一種親和力,打出來能拉近學生間的距離,還強調了要內外兼修,要學習專業知識,要學習做人,要提升自己內在的素質。
陳琰:我在看到這條標語的時候,有小小的觸動。每一個大學生都是獨立的人,有追求自己生活的權利,都可以通過自己的付出、自己的努力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這一條語錄正好符合現在的心境。今年我們學校貼出這樣一條標語:“接過你的行囊,我們就是一家人。”這條標語就是希望大一新生們能在這里過上好的大學生活,把這個大學當作自己的家一樣。
鄭翔進:作為一個已經畢業的學生,看到這個標語的時候確實眼前一亮,給我的感覺非常親切。因為自己在學校讀書時,橫幅都是比較傳統的。所以剛看到的時候,我感觸還是非常多的,覺得非常遺憾。
主持人:這兩條標語為什么能在網絡上這么紅火?
舒展:這兩個標語其實是很尋常的。之所以紅火,因為它證明一種東西的缺失。
我們對青少年的教育,對思想道德品質方面的教育,從來就沒有缺位過。我們提出了“五講四美”(五講:“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四美:“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等等。但我們舉的口號太高了,在網絡時代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我們的大學生該何去何從?學了這個專業要怎么樣走入社會?怎么樣才能被社會所接受?很多現實的問題它無法回答。在缺乏對學生價值取向真正有效引導的情況下,也許學生最終只能迷茫了。
西方有句話說“大學之所以為大學,它是一個思想的東西,它是一個批判的東西”,清華大學的國學大師陳寅恪也提出“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這是讀書人、知識分子的一個精神面貌,可是我們則是“經常性缺失”。
2.學思維,才是大學里面創新的過程
主持人:大學生在剛入學的時候在哪些方面會特別迷茫?老師又該怎么去幫助他們度過這“非常時期”?
吳敏:新生剛進大學的時候,會出現不適應的情況。比如說要怎么樣從中學的“要我學”轉到大學的“我要學”。在中學的時候,家里面有家長管著,學校里面有老師管著,抓得非常緊,沒有什么空余的時間。但是到大學之后,是學分制,可以自己去選課,充分自由,這個時候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有些學生就會不適應。因為他已經被管慣了。
另外,在我們的中學教育里,比較多的是死記硬背,創新的精神是比較缺乏的。我覺得大學的教育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創新思想。我常講,學知識,就是一種拷貝;學技術,就是一個模仿的過程;學思維,才是大學里面創新的過程。所以大學生要學會怎么樣去思考、去思維。
舒展: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確實對大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坎。這一關還是容易過,到大二的時候,其后接踵而來的才是更大的難關,是真正的迷茫。
這更大的壓力、更讓他迷茫的是什么?是就業壓力。有的大學生是舉全村的財力在支持的,可是這個大學生畢業了以后他要到哪里去就業?他的工資如何去償還他大學四年所承受的經濟負擔?他們要報答的不僅是父母,還有整個村的鄉親。這種巨大的反差,這種就業的壓力,還有社會房價、物價的壓力,各種生活的壓力,這些對學生來說是更大的難關。
培養學生的思維,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是客觀的而不是主觀的,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用這種思維去看待自己,看待世界,看待你的未來。這樣一種思維方式的正能量,就像一個巨無霸一樣,充的電會比較持久。我們要培養的是一個“明媚的女子”、“豐盈的男子”,我們是要培養一個有靈氣、有思想、有個性的,對生活沒有失去信心,對未來還愿意拼搏的這樣子的人才。
3.創意標語是學校與新生交流互動的開始
主持人:流行的標語文化很有可能一時的抓人眼球,如果說真的要塑造學生的品格、改善學校的這種學習環境等等,還是需要很多的教育來努力的。那我們問一下嘉賓,大家對這方面有什么感受?
陳琰:我覺得每個學生內心都有一些“小火柴”,當看到一些勵志的標語,這些“小火柴”“蹭”的一下就會被點燃,但是這個“小火柴”能否成為一個火種,也要看我們給它多少的氧氣。我覺得這個還是要靠我們自身的努力,就是光靠這些標語,或是光有別人給你的東西是不夠的,是需要我們自己去努、自己去慢慢接受一些新的更好的東西,自己去充實我們自己,才能夠更好地完善自己。
鄭翔進:大學生活中真正起到作用的,是自己的行動、自己的努力。剛開學的這些橫幅可能就是起到一個激勵、鼓勵的作用,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后面的提升還是要看自己的學習過程,以及在和同學朋友接觸中自己思想的發展。非常關鍵的一點是自己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念,有一個比較執著的行動力。
舒展:怎樣去走進學生中去,是要面對的真實問題。舉一個例子,我這學期有三次本科生的課堂,三次上課的內容是重復的。有一次,我講課的時候,心情特別輕松、特別愉快。結果同樣的內容,選那節課的學生特別多,另外兩個課的學生就少。同樣的內容,只是講話的語氣,把老師變成跟大姐姐一樣,很輕松隨意地講這些內容,學生的反映就不一樣。
難道這個班的學生就特別有思想、積極性特別高嗎?不是。我覺得,作為教育工作者,本身也要放下身段真正想學生之所想,學生他們的困惑是什么?然后很平等地去做。
這些標語也是一樣的道理,在學生的立場上去想學生,他們會喜歡怎么樣的標語?什么樣的標語才會讓他們說“喔,我跟你沒有距離,沒有代溝”?我覺得這是交流互動的開始,一種走向學生的開始,這樣的一種姿態引起了學生的一些共鳴。
4.學校,育人不僅僅是老師的事情
主持人:這些年大學的文化也在蓬勃發展,除了標語文化,從“根叔”那萬人空巷的畢業演講,到西安女生別出心裁的畢業留念,這種不斷創新的校園精神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
吳敏:這條微語錄,是浙大育人中的一個非常小的點滴。浙大有一位校友,給浙大捐了一筆數目非常大的款。他捐給浙大的理由是什么?他非常感謝他在校時候的一個輔導員,而不是一個教授。他覺得當時輔導員給他的關心關愛,讓他在大學里面能夠很好地成長,所以他現在來回報浙大。
關心學生,標語橫幅只是一個方面,我們更應該在各個方面去關心學生,以學生為本。比如說浙大有一個宿管員,他可以叫得上整個大樓里的每個學生的名字,大家都非常尊重他,一些學生遇到問題也會跟他傾訴。可能他的一個問候就可以影響學生,使得學生能夠在大學里面更加愉快地學習、生活。所以,育人不僅僅是大學里面的老師或者說教育者的事情,是體現在各個方面的,哪怕是一個清潔工、一個宿管人員,他都可能對學生的成長起到良好的作用。
主持人:現代大學生到底應該要有怎樣的精神呢?
吳敏:16個字,首先思想上進,每個年輕人應該要有上進心;第二個是道德自律;第三個是情趣健康,現在大學生里面也有很多人沉迷于網絡、沉迷于游戲,迷失了自己,我覺得情趣應該健康;最后是行為高尚,這種高尚指的是什么呢?其實現在的學生智商越來越高,但是缺乏行為規范。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經常會收到學生的郵件,既沒有稱呼,也沒有落款。有一次,我收到一個郵件,他的名字跳出來是“凋謝的花”。所以我回復的時候只能說“‘凋謝的花’同學,下次你跟別人發郵件的時候請一定要寫上稱呼和名字”。也就是說在行為方面,現在很多大學生可能不太注意這些細節,但我想作為一個大學生,應該使自己的行為盡可能高尚一點。
陳琰:我覺得應該做好手上應該做的事,比如我們在大學學習的時候就應該好好學習,將來走出大學工作的時候,就把手上的工作做好。我覺得這個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
鄭翔進:我覺得除了在學業上“術業有專攻”之外,人際交往方面也非常重要的。大學里,可以利用機會多出去鍛煉一下自己,也是為提前進入社會做一些準備。另外一方面就是說要有良好的品格,敢做能做,愿意去做,慢慢地也是能夠做好。
本期嘉賓:
▲吳敏: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求是學院丹青學園主任。
我常講,學知識,就是一種拷貝,學技術,就是一個模仿的過程。我覺得,學思維,才是大學里面一個創新的過程。所以大學的學生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怎么樣去思考,去思維。
▲舒展:福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福州大學文化素質教育講座中心主任。
我們要培養的是一個“明媚的女子”、“豐盈的男子”,我們是要培養一個有靈氣、有思想、有個性的,對生活沒有失去信心,對未來還愿意拼搏的這樣的人才。
▲陳琰:福建師范大學大三學生,校學生會副主席。
我覺得每個學生內心都有一些“小火柴”,當看到一些勵志的標語,這些“小火柴”“蹭”地一下就會被點燃,但是小火柴能否成為火種,要看我們給它多少的氧氣,這個還要靠后面我們自身的努力。
▲鄭翔進: 網友代表,福州青少年服務中心社工。
剛入學的時候這些橫幅可能就起到一個激勵作用,但大學生活中真正起到作用的,是自己的行動、自己的努力,自己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念,有一個比較執著的行動力。
“網絡正能量”征集令
“網絡正能量”話題征集令:如果您對網絡話題有著敏感的洞察力,如果您發現網絡上沉默著的可貴精神,如果您察覺到網絡上正傳遞著的向上力量,馬上通過福建第一社區“海西會客廳”或福建微博#網絡正能量##征集話題#與我們聯系吧!話題一經采用,就有機會獲得東南網送出的特別獎勵。
“網絡正能量”觀察員征集令:如果您對網絡現象有著獨到的見地,如果您在某一領域一知而十解游刃有余,歡迎通過福建第一社區“海西會客廳”或福建微博#網絡正能量##征集觀察員#或郵箱dnwpinglun@126.com與我們聯系。成為我們的觀察員,就有機會做客東南會客廳,與各路高手對話,與八方網友交鋒,展示您獨到的見解。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2-09-14行業自律還要有效監督 雷人標語來襲 誰來將扶正
- 2012-09-14餐館雷人標語告訴我們 廣告不是曬“丑”
- 2012-09-14雷人標語來襲 誰來將創意扶正?
- 2012-09-11創意迎新標語別玩出另類假大空
- 2012-08-31“勵志標語”苛求高調才是“另類”
- 2012-06-14高考勵志標語背后的公平期待
- 2012-06-11熱情的哥助力高考 六年來自設標語免費來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