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讓“正義的火氣”激發不道德行為
http://www.caoliu14.com?2012-08-28 16:51? 陳小云?來源:安徽省蕪湖市文明辦
我來說兩句
2012年7月6日,由陳凱歌執導,由高圓圓、姚晨、趙又廷等演員主演的電影《搜索》在全國上映,該影片改編自唯一一部網絡作品入選 "魯迅文學 獎"的小說《請你原諒我》。影片一經播出,引起全國熱評。陳凱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想通過這部影片表達:寬容才能夠使人冷靜判斷是非曲直。"
仿佛是對該部影片的回應,8月23日,在杭州一輛公交車上,一個小伙子因為沒有讓座,被一個抱著孩子婦女的丈夫連扇5耳光,鼻血直流。事件因不文明而起,接連引發了謾罵、暴力等更為不文明行為,真正的文明和道德卻了無蹤影。
不讓座,沒有侵犯他人的權益,而打人,則是對他人權利的直接傷害。那名打人的男子,帶著正義的幻覺,舉著正義的旗幟去侵犯他人權利,其行為往往比不文明更加殘暴。
胡適先生曾描述過這種現象,稱之為:正義的火氣。其實質為:自以為代表著正義,就"大義凜然",專斷、武斷、不容忍、摧殘異己,往往都是從這種"正義的火氣"出發的。那個打不讓座者的人,顯然身上就帶著這種"正義的火氣"。不讓座的人,在他眼里就成了敵人,成了需要受到教訓的不道德者這種自以為的正義,使得攻擊和侵犯常常更加殘暴。
正義的火氣不止在這一處燃起:乘客遭遇航空延誤后,向空姐身上連潑三杯開水,同樣是被"正義的火氣"靈魂附身。火氣是蠻大的,可正義卻是一種偽正義。陷入一種狹隘、自閉、情緒化、自以為是的正義幻覺中,制造著傷害。
遵守道德要靠自覺,激發道德行為更需要友善溝通、相互體諒。很多時候,實現由"不讓到讓"的轉變,除了讓座者的思想變化,也需要乘務員的耐心催促、乘客的善意提醒,甚至是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事先的"謝謝"。
希望國人都能多一幾分正義,少一些火氣吧?。愋≡疲?/p>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2-08-22堅守正義的思明實踐 思明率先探索建立見義勇為優撫保障制度
- 2012-07-18“天使媽媽”遭拷問 民間慈善救助是否要堅持“程序正義”
- 2012-05-30(時代先鋒)趙正義:當代知識型“新魯班”
- 2012-05-30挑戰世界難題的"當代魯班"--新一代農民工趙正義
- 2012-03-15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仍需制度發力
- 2012-03-13司法改革,助推公平正義
- 2012-02-24“地鐵女俠”需要的不應是遲到的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