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與不讓”的道德考量
http://www.caoliu14.com?2012-08-28 16:56? 蒲健?來源:光明網
我來說兩句
事件的主角是杭州的一位年輕小伙和一對抱著孩子,貌似夫妻的年輕男女。據報料網友的描述,因為沒有給懷抱孩子的女人讓座,小伙子被連扇5個耳光。此事在微博和網絡上持續發酵,引來關注目光無數,大家討論的焦點集中在不讓座行為和打人耳光孰是孰非上。(8月26日錢江晚報)
近段時間,時常聽到因公交車座位引發的種種消息,如農一民工兄弟好心讓了座,不但沒人領情還被嫌棄臟、怕得病;一群中學生“集體不讓座”,漠視老大爺站在身邊;七旬老人不要讓的座,要求挑座,最終“要坐”不成直接坐別人腿上等。小小的車廂里不斷演繹著“讓與不讓”、“坐和不坐”的各種片段。這讓人不得不問,難道讓個座位比登天還難?坐個座比中大獎還幸運?有人讓座還不坐,她在糾結什么?對待不讓座的是否就拳頭“伺候”?
車廂里的小片段或許就是大社會中某些行為的縮影,從讓座的“讓與不讓”、“坐與不坐”中,或者讓人們讀到其背后的真實“文章”,是否人們相互尊重,彼此包容?我們真的冷漠嗎?向善的道德力量是否依然強大?
德國劇作家席勒曾說過:“要學會尊重他人,他人才會尊重你,一切從我做起,不尊重別人的人,別人也不會尊重他”。尊重和被尊重就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樣,被尊重的程度來源于尊重的付出。尊重他人,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是一種高尚的美德,也是人們友好交往的基礎,尊重他人就是對自己最大的尊重。對于好心人的讓座,自己應該感到幸運和幸福,該真誠感謝他人的付出,并尊重他人的奉獻,因為他人不欠你的,沒有義務隨時遷就你。如果不但不坐,還要嘲諷挖苦,“挑肥揀瘦”傷害別人自尊,藐視他人付出,這是對自己最大的不尊重,也是對向善力量的阻擋。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2-08-28韓非之道德觀
- 2012-08-28馬尾道德講堂船政味濃
- 2012-08-28石獅市委辦開辦“孝老愛親”道德講堂
- 2012-08-28泉州市公安局“道德講堂”工作獲肯定
- 2012-08-27寧德市質監局舉辦“食品安全”專題道德講堂
- 2012-08-27現實版“搜索”,是道德譴責失敗典型
- 2012-08-27省直工委機關舉辦首屆道德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