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抨擊某些電視婚戀交友類節目低俗之風的系列報道,在文藝界引起廣泛關注。文藝界人士普遍認為,受物質主義和浮躁心態影響,部分文藝作品缺乏社會責任感,躲避崇高、追求刺激、迎合低俗,在消解文藝社會價值的同時,也消解了它自身的藝術價值。他們呼吁文藝工作者勇于擔當社會責任,大力提倡真情高尚,反對矯情低俗,讓“高雅”成為創作的主流。
廣東省戲劇家協會秘書長陳艷冰說,電視相親節目的低俗不能簡單歸咎于節目參與者的淺陋、無知或者拜金主義,其實質是電視節目策劃者的價值觀扭曲。
“應該說,低俗之風并非電視節目所獨有。在市場利益的誘導下,在消費欲望的驅動下,現在許多娛樂節目、文化產品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低俗的現象。”陳艷冰說。
今年初,幾名廣東學人有感于“文風腐敗正在侵蝕民族文化的肌體”而發表《嶺南宣言》,呼吁有識之士“挺身而出,端正學風,改造文風,擔負起中華文化復興的使命”。陳艷冰認為,《嶺南宣言》“提倡經世致用,反對脫離實際;提倡真知灼見,反對言之無物;提倡真情高尚,反對矯情低俗;提倡簡潔明快,反對晦澀繁瑣;提倡精研獨創,反對蹈襲拼湊”的主張,可資當下的文藝創作借鑒。
蘇州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蘇州市文聯副主席朱棟霖教授說,文藝演出的目的,是在娛樂的同時提供審美鑒賞,從而提高觀眾整體的文明程度。古往今來,高雅的藝術都是文藝創作的主流,以此引導社會的審美鑒賞。人類文化遺產一直在昭示我們,優雅、健康、精致的藝術,使人從中獲得提高和升華,更關乎民眾整體文化素質的提高。這是藝術鑒賞的最佳狀態,也應該是文藝界創作追求的目標。
“感染人、激勵人的作品,永遠是傳世之作。低俗之物即便能呈一時之盛,也必然被掃入垃圾堆。傳媒和文藝作品一定要舉起社會文明與進步的旗幟?!焙幽鲜≌Z文學會會長、河南師范大學教授王文彥發出這樣的呼吁。
江西省文聯副主席鄢平原說,文化藝術是靈魂的藝術,正因如此,文藝工作者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卻自己的社會責任,應該提高修養、力戒浮躁,做到言行一致、德藝雙馨,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和良好的作風,堅定地做民族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捍衛者。文藝工作者不能靠價值扭曲的噱頭來謀取利益,而要用富有思想震撼力、藝術生命力和特色鮮明的佳作來贏得市場。(記者 崔志堅 蘇雁 胡曉軍 吳春燕 來源:《光明日報》)
![]() |
責任編輯:邱淑群 |
- 2010-06-21文化學者談文藝節目低俗之風:不能忘卻文化擔當
- 2010-06-08社區文藝隊伍活躍在城廂
- 2010-06-01多少矯情假汝之名 為文藝女聲把脈
- 2010-04-06著名文藝評論家觀摩新版閩劇《王茂生進酒》
- 2010-03-31福州啟動首屆茉莉花文藝獎評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