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小清新、文藝路線的劉若英陳綺貞等歌手,被規模越來越大的粉絲供奉在了神龕之上,緊隨她們之后,還有更多走清新文藝路線的“女聲”快步追來。
前幾年標榜自己的方式大多是“小資”或者“波波族”之類,如今它們已然Out了。活在當下,再怎么著也得打上一個“文藝”標簽。這個當年和詩人、搖滾青年齊頭并進的黑五類名稱,終于羽化登仙,瘋狂走紅于豆瓣以及娛樂圈,成為近兩年來風頭最勁的詞匯和頭銜。走小清新、文藝路線的劉若英陳綺貞等歌手,被規模越來越大的粉絲供奉在了神龕之上,緊隨她們之后,還有更多走清新文藝路線的“女聲”快步追來。然而花無百日紅,近來在網絡廣為流傳的帖子《最煩小清新》里,作者就表達出自己對這類音樂的審美疲勞,并獲得廣大網友認同。曾經的文藝女青年代表、如今已踏入四十歲的文藝中女代表劉若英出版新專輯《在一起》,收到諸多惡評。這似乎意味著:在大行其道幾年之后,在被越來越廣泛的大眾認識之后,在文藝女青年逐漸變成了文藝中女之后,她們仍然孩子氣地慵懶哼唱、她們描繪的碧海藍天,終于與一個尷尬的現實短兵相接:人們,覺得她們膩歪了。文藝中女的瓶頸期是否已經到來?本期我們就來為她們把脈。
診前說明
為什么要給文藝女問診?
●目標癥候群:“小清新”牌文藝中女
流傳于歌壇里的文藝派女歌手,總得有點素人但不俗氣的相貌;平實不失溫暖的聲音;淡然似乎與世無爭的音樂態度;身處大都市卻能保持一顆清純的心;創作手法和表現形式大多簡約不簡單,可以天馬行空寫歌詞但不能過于晦澀。你看,要求是挺多的,否則是個人都算文藝女青年,也太辱沒姐們的范兒了。香港有Pancakes和My Little Airport,內地有袁泉、曹方、莫艷琳,而臺灣則是盛產女文藝歌手的福地,前有劉若英、陳珊妮帶頭,后有教主陳綺貞,中間張懸、自然卷、楊乃文一系列得力干將,誓把文藝招牌做到深入人心。
●出診前提:文藝女確實病了
文藝女是淡雅的花,她們唱的那些歌,多少也在不同時候準確地擊中了某些人內心。然而,任何一種音樂被瘋狂復制之后總是不可能保持原來的吸引力。頭一批文藝女被人追捧之后,她們或主動或被逼著用同樣的方式走下去,然后有無數模仿者追上來,用自己的表演削弱前輩們的光芒。就連曾哥都被那么多業內人士看好,號稱找到了一種單純的獨特的氣質,可想而知還有多少東郭先生可以在這個清新至上的年代渾水摸魚。于是我們聽到越來越無法分辨的聲音,千篇一律的呻吟和哀怨,雷同的吉他和弦。小清新迅速演變成和刀郎龐龍一樣的角色,充斥在彩鈴、QQ空間的背景和豆瓣小組當中。公司和藝人也立馬找到商業利益的要點,用罐頭式的生產線尋找到具備模仿能力的作者和演唱人,盡量拋棄以前流行音樂的模式,用更為平價但正當紅的形式來打造歌手。
●醫理根據:文藝女的困于形式與最終流俗
十幾年前涅樂隊瘋賣上千萬張唱片時,他們也知道自己走到路的盡頭。遠離了Subpop這個溫床,讓世界上比邁克爾·杰克遜當時歌迷還要多的人喜歡上自己,還有什么獨立味道可言?Grunge瞬時變得商業化模式化,最后坍塌在大公司的策劃中。如今的小清新和文藝女所面臨的問題,也正是如此——偏重個人體驗和口味,是一條創作道路。若是將其放大到極致,甚至演變成俗套的模式,就偏離了初衷。加上粉絲群瘋狂追捧和標新立異的心態作怪,加速由獨立到媚俗的變化過程。小清新并不是像民謠、R&B一樣具有歷史背景和悠長生命的形式,我們不能指望文藝女們能和鮑勃·迪倫他們一樣一輩子在一種形式里打轉并贏得尊敬。目前我們能夠看到的,是一個文藝癥候群,困于形式缺乏生命力,引導了主流卻暗藏了危機。
![]() |
責任編輯:邱淑群 |
- 2010-04-06著名文藝評論家觀摩新版閩劇《王茂生進酒》
- 2010-03-31福州啟動首屆茉莉花文藝獎評選
- 2010-03-16海西建設正春風 漳州文藝百花妍
- 2010-03-16警惕文藝媚俗化功利化傾向
- 2010-03-15武平農民文體節文藝匯演 展示新農民風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