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拍名著不是為了顛覆經典
http://www.caoliu14.com?2010-05-12 08:46? 潘璠?來源:中國文明網
我來說兩句
在筆者看到的有關新《三國》的評論中,有貶有褒,貶大于褒。其實,這也是幾乎所有名著改編中的必然現象。歸納那些批評性意見,一是認為人物形象不符,如從劉關張到諸葛亮、司馬懿,感覺都差那么點兒意思;如劇中只有17歲的貂嬋,與呂布在一起,怎么看怎么像姐弟戀。二是認為情節內容不符,如桃園結義被一帶而過,如諸葛孔明不再中流砥柱,如曹操成為無可爭議的第一主角。當然,所謂“不符”,是與原著相比較。
除了批評,也有一些持支持態度的觀點,比如有評論就稱,新《三國》與時俱進,我們要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三國那些人、那些事兒。針對這些不同議論,《三國》導演高希希說了一句話,大意是:如果和老版一樣,還拍它干什么?這句話實際道出了一個普遍性、關鍵性的問題:重拍名著是為了什么?
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并不困難。我以為,答案就是要借助影視技術與藝術,進一步展示名著的魅力;同時借助名著的魅力,給觀眾創造更多更好的視聽享受。
因為影視藝術是所有藝術中與現代科技結合最緊密的藝術,所以,有些名著不止一次被拍成影視作品。世界上由名著改編、乃至多次改編的影視作品不少,如《霧都孤兒》、《悲慘世界》、《安娜。卡列林娜》、《戰爭與和平》、《茶花女》、《紅與黑》、《斯巴達克斯》、《埃及艷后》等等。對于那些原本就是宏篇巨作的名著,影視作品受容量和技術手段的限制,總要有不同角度的把握和取舍。重新拍攝,大都是借助于新的技術手段,或是更加完整地展示原著的情節與情景,或是更加深入地發掘原著的思想與精神。即使有一些發揮,但也絕不會顛覆原著的主題和主旨。看中外諸多名著的改編乃至多次重拍,情況大都如此。如《俠盜羅賓遜》,幾個版本都不會改變其劫富濟貧、懲惡揚善的主題和人物形象。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0-04-12名著被遺忘了嗎?讀書結構淺層化、功利化
- 2010-03-09娛樂名著別太“雷人” 受害的何止《西游記》?
- 2010-02-25四大名著:你方唱罷我登場 經典名著重拍的背后
- 2010-01-19是名著 更是一種情懷與高度
- 2010-01-14高校公布圖書館外借熱書榜 中外名著無一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