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亞運前要拆除的9個城中村之一、具有450年歷史的林和村18日正式開始拆除。由于與最后一戶村民談判未能最終達成共識,林和村委將收集村民簽名,以村民名義聯名起訴該“釘子戶”。(4月19日《羊城晚報》)
報道稱,這個唯一的“釘子戶”不肯搬走,緣于其提出的房屋面積補償標準超出正常標準的三倍而得不到滿足,不排除堅持“戰(zhàn)斗”到底的可能。而這,將考驗政府職能部門和開發(fā)商的應對能力。畢竟,廣州史無前例的城中村改造剛剛拉開序幕。而一旦借助法律并最終破解難題,則其意義或將超越事件本身。倘若不能令人信服地拔掉這枚“牛釘”,就有可能成為反面的“標本”。
記憶所及,因拆建受阻,政府職能部門、開發(fā)商起訴“釘子戶”的事件不勝枚舉,而民眾聯名起訴利益訴求相通的“自己人”,并不多見,該“釘子戶”似已陷入“失道寡助”的窘境。所不同的是,面對這一“釘子”堡壘,并非政府一聲令下挖掘機開進強行拔除,亦非開發(fā)商仗著財大氣粗而野蠻“強攻”,而是村委會和村民主動站出來,選擇走一條先談判再訴訟的“和平”之路,讓人看到了拆建中尤為奇缺的理性應對。
近年,強拆強遷事件及其引發(fā)的悲劇層出不窮。成都唐福珍樓頂天臺自焚、江蘇東海陶惠西父子澆油自焚等等事件,暴露出野蠻拆遷的惡劣后果,社會上反對強拆強遷的呼聲早已振聾發(fā)聵。雖然,目前還難以判斷林和村“釘子戶”事件的走勢與結局,從理想的角度,當然希望絕大多數民眾的一致意志在最后時刻能動搖唯一“釘子戶”的決心,使問題和平解決。萬不得已而訴諸法律,也希望最終的裁決能讓這枚“釘子”心服口服。無論如何,至少應該設法避免“釘子戶”采取過激行為,乃至釀成悲劇。
正因如此,這起或將付諸行動的“村民告自己人”事件,如何發(fā)展,結局怎樣,十分值得期待。(洪績)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4-16晉江打造特色法律文化景觀
- 2010-04-11法律有尊嚴,中國消費者才能免受欺負
- 2010-04-08省司法廳出臺傾斜性舉措 平潭將放寬法律援助標準
- 2010-03-16永安市利用墟場在羅坊鄉(xiāng)開展法律宣傳活動
- 2010-03-15人民公安報:“拯救”社會公德 法律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