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素昧平生的好心人,有的放下家庭的溫馨,有的拋開成功的事業(yè),從全國各地來到寧遠山村支教,像一支支燃燒的蠟燭——
寧遠縣雙井圩鄉(xiāng)眼頭村、下壩洞村與柏家坪鎮(zhèn)沈家村、鯉溪鎮(zhèn)白兔村的孩子們是幸運的。這些山村貧窮偏遠,卻先后有20余位“好友營”的會員,從天南地北來到這里播撒希望。他們每人每月只領取“好友營”籌發(fā)的300元生活補貼,但盡職盡責,為山區(qū)孩子傳道授業(yè)。
早春三月,記者來到寧遠,采摘到一串串感人至深的愛心故事。
“這次來支教,就是為了圓夢”
雙井圩鄉(xiāng)眼頭村與下壩洞村,是民間支教組織“好友營”在湖南設立最早的兩個支教點。兩年前,寧遠籍愛心人士蘭莉娟結識了廣東佛山“好友營”創(chuàng)始人伍景勛,并將這一組織引進家鄉(xiāng)。2008年3月,兩村迎來了第一批支教老師——南京退休干部魏正福與吳萍夫婦,以及吳峰、李艷平、伍學勛等老師。
魏正福年近花甲,因患病退休在家,家中還有一個癱瘓在床的女兒需要照顧。自從在網上結識“好友營”后,他為他們支教的義舉所感動,覺得自己應該發(fā)揮余力,為山區(qū)孩子做點事。于是,他毅然與愛人結伴申請加入支教行列,來到了眼頭村小學。學校有個叫李建英的二年級學生患有自閉癥,從不與人說話,而其父母在外務工,手骨折了也沒人管。魏正福夫婦便和一起支教的吳峰將她送到醫(yī)院治療。現在,小建英的傷已治好,還克服了自閉癥,主動和同學、老師交流,學習成績穩(wěn)步上升。學生李旭家里很窮,支教老師不但每學期資助他600元,還幫他父母磨豆腐,每天為學生們提供豆?jié){,錢由“好友營”支付。兩年來,“好友營”已資助眼頭村小學學生10余名。
如今,在眼頭村小學支教的是來自浙江的吳世昌、廣東的孫艷麗和廣西的朱世偉。去年7月畢業(yè)于杭州師大中文專業(yè)的吳世昌,當年8月底就來支教。他身高1.93米,在一二年級小學生面前顯得特別高大。他告訴記者,很多山區(qū)孩子由于缺乏師資而得不到良好教育,所以自己很樂意為他們做點事,也為今后工作積累些經驗。今年47歲的孫艷麗,曾當過8年幼師,后來改行做行政工作,可她總放不下老師這一神圣職業(yè)。她說:“這次來支教,就是為了圓夢。”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4-06(大學生建功立業(yè))何家坤:肩扛重擔 背著父親去支教
- 2010-03-16集大支教志愿者從泰國載譽歸來 12人將重返支教
- 2010-02-25用愛心溫暖西部的孩子—記支教教師林祖成
- 2009-12-14支教,辛苦也幸福
- 2009-12-08研究生志愿者支教團十年接力支教寧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