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執法,守護藍色海洋。
閩東沿海蔓延的大米草。
閩東發展的潛力在海,優勢也在海。尤其三都澳是世上少有的天然良港,也是寧德市實現跨躍式發展的希望所在。因此,合理利用和有效保護環三都澳海洋生態環境,走循環經濟和可持續性發展路子,顯得尤為重要。但據7月初,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市人大代表開展的“環三都澳區域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視察結果顯示,寧德市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喜憂參半,實現開發與保護并重依然任重道遠。
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時俱進
近年來寧德各級政府和相關行政主管部門把宣傳貫徹《海洋環境保護法》和《福建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今年市政府下達的年度環保目標責任書中,8項指標均涉及海洋保護。同時編制《寧德市海洋生態特別保護區總體規劃》等相關規劃,實現海洋環境保護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市里還不斷加大沿海地區環境監管力度,扎實開展重點污染源整治:沿海縣市制定了海洋環境保護方案和海洋環境應急預案,建立起海洋環境保護、污染事故防范體系,抓好海岸工程監管。沿海各鄉鎮采取集中與分散結合的生態治理方式,積極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污水綜合整治。目前,蕉城、福安的大多鄉鎮都建立了垃圾燜燒爐,霞浦則采取焚燒爐焚燒、堆肥處理、集中填埋相結合的方法。沿海各縣市還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環保“三同時”制度,福安就成立了船舶拆解專項清理領導小組,規范船舶市場準入、企業管理、拆船作業和污染物處置,成效明顯。以沿海地區畜禽養殖為環境監管重點,寧德市科學規劃、優化布局,禁止在限養區內新建和擴建畜禽養殖場,因地制宜、科學養殖。目前蕉城、福安、霞浦的部分規模化養豬場實現了達標排放甚至零排放。
寧德市加大海洋環境監測力度,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站配備了較為先進的儀器設備,每年堅持開展三都灣赤潮監控區、閩東沿岸生態監控區、官井洋大黃魚繁殖保護區、陸源入海排污口、海水增養殖區和三都灣漁業環境、海水趨勢性等項目監測,為我市海洋與漁業環境保護提供有力保障。
與此同時,寧德市還積極推進海洋生態環境區建設,對珍稀、瀕危的海洋生物均建立生態特別保護區,并加大了養護海洋生態資源和修復海洋生態系統力度。從2005年起連續三年在官井洋大黃魚繁殖保護區內放養大規格的大黃魚原種子一代、黃姑魚、鱸魚等魚苗500多萬只,開展封島栽培保護和增殖多樣性生物品種,對大黃魚產卵場、索餌場在關鍵時期實行禁漁,還設定了三都灣白海豚觀察站。
![]() |
責任編輯: |
- 2008-06-10漫談福州的“城市精神”——海洋襟懷 榕樹風格
- 2008-07-30建設生態大省 我省海洋生態修復為呵護藍色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