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世的千古名琴中,存世最古的當屬唐琴。為數不多的唐琴已屬于琴中的重器,“九霄環佩”琴即為其中的精品。
“九霄環佩”琴正面
“九霄環佩”琴背面
外形
琴以梧桐作面,杉木為底,通體髹紫漆,多處跦漆修補,發小蛇腹斷紋,純鹿角灰胎顯現于磨平之斷紋處,鹿角灰胎下用葛布為底。琴通長124.5厘米,肩寬21厘米,尾寬15.5厘米,厚5.4厘米,底厚1.5厘米。龍均作扁圓形,貼格為一條桐木薄片接口于右側當中。腹內納音微隆起,當地沼處復凹下呈圓底溝狀,深度約2厘米,寬3厘米,通貫于納音的始終。琴背池上方刻篆書“九霄環佩”4字,池下方刻篆文“包含”大印一方,池右刻“超跡蒼霄,逍遙太極。庭堅”行書10字,左刻“泠然希太古,詩夢齋珍藏”行書10字及“詩夢齋印”一方。“九霄環佩”在琴足上方刻“靄靄春風細,瑯瑯環佩音。垂簾新燕語,蒼海老龍吟。蘇軾記”楷書23字。鳳沼上方刻“三唐琴榭”橢圓印,下方刻“楚園藏琴”印一方。腹內左側刻寸許楷書款“開元癸丑三年斫”7字。以上銘刻中“九霄環佩”及“包含”印為同時舊刻,蘇、黃題跋及腹款均系后刻。琴首下一雙護軫為紫檀木所作,據廣陵派古琴家徐祺《五知齋琴語》所述,當為清康熙年間所裝。“詩夢齋”為清末北京著名古琴家葉赫那拉佛尼音布的別號。“三唐琴謝”和“楚園”均為清末貴池劉世珩的別號。
這張琴聲音溫勁松透,純粹完美,形制極渾厚古樸,自清末以來即為古琴家所仰慕的重器、被視為“鼎鼎唐物”和“仙品”。因為它在傳世唐琴中最為獨特,最為古老,聲音更是完美盡善,所以成為舉國知名的瑰寶。
品評
“九霄環佩”琴在清代末年就是北京琴壇的一件重器,當時對這張琴的品評,留下文字記述的共有3人。第一個是佛尼音布,得到這張琴后,就刻上了“冷然希太古”的評語。第二人是當時的大琴學家楊時百,他非常贊賞這張唐琴,對其愛慕殷切之情清楚地表露于著作之中。他在《琴粹》中說:“歐陽公之琴記,唐琴在北宋時已不可多得,況更歷千年乎?宜乎今日唐琴如鳳毛麟角也。近時都下收藏家僅……佛君詩夢之九霄環佩,其聲音木質定為唐物無疑。……其余予收藏及所見雖不乏良材,要不能與數琴埒。”第三人是當時藏有“飛泉”、“獨幽”兩張唐琴的李伯仁,李伯仁為大琴學家楊宗稷弟子,楊氏將“飛泉”、“獨幽”二琴定為“鴻寶”,而擁有兩張“鴻寶”的李氏卻將“九霄環佩”奉為“仙品”,“鴻寶”與“仙品”之間的差別,自可不言而喻了。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