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德化13歲“黑戶”少年每周獨行近30公里求學 2014-09-22 09:03:55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
13歲的傳都正在做飯 東南網9月22日訊(本網記者顏財斌)他今年僅13歲,13年來,他沒有走出過這座大山,沒有見過城市中五彩的霓虹燈;5年來,每周他獨自步行14多公里到鎮上求學,光鞋子就走壞了30多雙;住校的他,每周生活費僅10元,“零花錢”三個字從來沒有進入過他的生活,而咸豆角也是家中主要的配菜…… 小傳都的家在德化縣龍門灘鎮的一個小山村里的山丘上,距離鎮政府所在地還有14公里的蜿蜒山路。 家事:花甲得子家庭貧困 母親患精神疾病 他叫鄭傳都,出生于福建泉州德化縣龍門灘鎮霞山村。該村地處德化縣城東南,逐年來隨著村民陸續外遷至城里務工、學習,如今的山村已人煙稀少。19日中午,記者驅車繞行數十公里的蜿蜒山路,來到了小傳都的家中。 “孩子的母親患有精神疾病,沒有誰和她正常溝通過?!毕蛴浾呓榻B小傳都家事的一名村干部邊說邊不時搖頭嘆息。村支書鄭加進介紹,小傳都的父親鄭禮昆早年離異,2000年的一天,鄭禮昆在山路中見到一名流浪乞討女子,就把她帶回家并生活在一起,但沒有辦理任何相關手續,那時他已近花甲之年?!昂髞?,該女懷了孕。因為生活困難和出行不便,孩子是在家里自行分娩,因此并沒有相關的出生證明,孩子的戶口自然也就沒有了著落。年復一年,小傳都的‘黑戶’身份便一掛至今?!?/p> 由于精神疾病,小傳都的母親無法說出自己是哪里人,也不知道自己叫什么,更不會說普通話,這也使得婚育的相關手續遲遲無法補辦。而平時,母子倆也僅是用雙手比劃的方式交流?!?003年,傳都的母親精神病發,在家中大吵大鬧,亂砸東西,甚至打孩子,鄭禮昆只好把她暫時關起來?!编嵍Y昆的親戚告訴記者,2008年,小傳都的母親在病情發作的時候一把將自己的房子連同家具全部燒毀。后來,民政部門撥款讓村里幫他們蓋了約60多平方米的兩層房子,但也只是個遮風避雨的地方,非常簡陋。 在他們家中記者看到,兩張簡陋的床上堆著一家子的被子和衣服,其中一張“床”其實是一塊木板下面墊著四個小木箱,這也是小傳都睡覺的地方。樓下的一間房里擺放著一張用木板簡單釘制而成的飯桌和一些籮筐,桌子上有三大碗的咸菜,不時會有幾只蒼蠅“光顧”。所謂的“廚房”就是在樓梯背后的泥地上挖一個30厘米深的土坑,上面疊起兩層磚石,煮飯的時候往坑內添加柴火。“這個更像我們在野外燒烤,哪里像廚房?!币晃婚_車載記者進村的泉州市區朋友如此感慨道。 砍柴、做飯、種地……只要在家里,懂事的小傳都都會主動承擔起家里的全部家務,有時候還要做農活?!拔液透赣H至今不知道母親的名字,父親給母親取了個名字叫‘卡叫’(方言諧音)。”小傳都說,近幾年來,母親的病情時好時壞,父親在附近一家鐵廠打零工,有時會帶著母親沿著山路走走,“我們也不知道她什么時候會再發病”。 每周,13歲的小傳都基本都是一個人步行往返學校和家,單程有14多公里。 求學:每周伙食費10元 步行往返近30公里求學 無論種地、砍柴,還是學習,小傳都一般情況下都是穿著一雙拖鞋,而那雙布滿塵土的球鞋則被他小心翼翼地收在床邊,只有寒冬難耐或者有事情的時候才舍得穿。據親戚透露,小傳都每周都要步行近30公里的山路往返學校和家里,5年來已經走壞了30多雙鞋子。 傳都的家距離學校有14多公里,走路需要4個小時左右。從上學的那一年起,每個周一,小傳都總要早早起床,架起柴火煮稀飯,吃飽后整理一周的書籍就上路了。每到周五,老師會把課程提前教完,讓他早早回家。平時則住在學校,與老師和其他兩位同學一起生活。“現在我一個人走還很害怕,特別是傍晚。山路上經常有蛇出沒,看到了蛇,我只好跑得遠遠的。有時走累了,我就撿塊石頭扔著玩,或撿一節枯枝邊走邊甩,有時也會哼曲子來壯膽?!毙鞫颊f,近年來有時村里剛好有好心的村民進城,會用摩托車順便送他到學校。 據村干部介紹,其實2008年傳都便到了入學年齡,但由于體弱多病、沒有戶口等原因,未能及時就學。直到2010年秋季,10歲的小傳都才到中心小學報名。 泉州市德化縣龍門灘鎮中心小學是一所只有5個老師和3個學生的小學?;貞浧甬敃r接待其報名的時候,學校教導主任廖清海說,傳都剛入學時又黑又瘦,穿著寒磣,還患有濕疹,身上散發陣陣異味,令人心酸。入學后,鄭傳都在老師的幫助下,得到一些其他小孩不穿的衣服,身上的皮膚病也治好了。 “傳都上課很認真,作業也都按時完成,學習成績總體還不錯,數學分數在七八十分之間,偏好語文。”據廖老師介紹,放學后,他會拿個籃球在球場上玩,或者和其他同學打羽毛球,晚上老師會輔導三位同學學習。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由于家庭困難,小傳都每周上學前父親會給他10元錢,這便是他一個星期的伙食費。至于許多城里孩子所說的“零花錢”,在小傳都的生活中就壓根沒有出現過,他也從不會奢望?!皩W校很好,老師也很好,我在學校和老師們一起吃飯,一起生活,生活用品也是學校提供的,老師們都很照顧我?!闭f起學校的老師,小傳都的言語中充滿了無盡的感激。老師們都表示,鄭傳都勤勞、乖巧、懂事,生活自理能力強,是個很不錯的孩子,只是家庭太困難了。 在他的家中記者看到,回家后的小傳都并沒有舒適的地方做作業,總是蹲在床邊,一蹲就是1個多小時。“我想讀書,希望可以改變我的家庭,讓父母親的生活好一點?!敝灰獩]事,小傳都都會拿把椅子坐在門前看書,談起將來讀初中的事情,他認真但不自信地對記者說:“能進城讀書我當然很高興,但那樣需要的錢就比現在多,我不知道能不能去。如果要租房子,我肯定上不了。” 采訪中,村支書鄭加進悄悄地告訴記者:“在家里他經常是一鍋稀飯吃一天。有時遇到母親發病,三餐沒有著落,鄰里見他可憐,送些飯菜給他吃,但也無法照顧周全?!?/p> 每次出門和歸來,小傳都習慣站在樓頂的平臺上,眺望走過5年的求學路。而“黑戶”與貧困可能迫使他不得不放棄小學之后的學業。 希望:鎮領導拍板“特事特辦” 只待DNA報告結果出爐 “目前鎮村都已安排專人跟蹤小孩子的入戶事情。DNA報告出爐后,立即指派專人帶他到派出所做筆錄。如DNA結果符合要求,將立即為其辦理入戶?!庇浾卟稍L小傳都事情當天,龍門灘鎮黨委書記涂德望一同前往看望小傳都一家,并當即對小傳都的“黑戶”一事拍板。涂書記表示,鎮里將及時與當地公安機關協調并解決好此事,同時也將于村委會一起,保證小傳都完成學業。 經當地查實,小傳都沒能入戶的原因是父母當年沒有辦理結婚手續,其母親生育時也沒有到醫院分娩,因此孩子落戶沒有任何有效的證明證件。根據相關要求,派出所只有在確認其父子關系后方能上報。然而,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由于沒有戶口,小傳都在學習和生活中很多事情受到了阻礙。 “目前,由于小傳都及其母親沒有戶口,所以只有其父親鄭禮昆一人享受低保政策。”村支書表示,盡管如此,鎮村兩級黨委政府及周邊村民平時也對他們一家的生活和小傳都的學習有所照顧。只是隨著小孩子年齡的增大,無論是進城讀書,還是生活中的辦理相關手續、個人醫療保險等都需要其個人身份證明,這也成為迫在眉睫解決的事情。 面對記者采訪,鄭禮昆激動地表示:“孩子一直沒法入戶,這么多年了我也不知道要怎么辦?這次聽說入戶有了希望,這么多好心人又愿意幫我這個老人家,我也放心了?!?/p> 上周,一位村民受霞山村支書鄭加進的委托,開車帶鄭禮昆父子前往泉州東南醫院做親子鑒定。院方表示,鑒定結果預計在本周三之前出爐。也就是說,假如鄭禮昆與小傳都的父子關系得到認定,小傳都的“入戶”一事將有望在本月解決,國慶之前將可以領到可以證明自己身份的戶口本和身份證,告別13年的“黑戶”生活。 此外,在記者的聯系下,目前已有社會熱心人士和組織表示愿意在適當的時候,以合適的方式對小傳都的學習、生活給予幫助,希望他可以好好讀書,完成理想。 對此,本網記者將跟蹤報道。 盡管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但是周末回家,好學的小傳都也會將書包裝滿書回家復習與預習。 蹲在床邊做作業對他來說已經習以為常。每次一蹲都超過1個小時。 小傳都做作業很認真,經常等到老師的表揚。 小傳都在家除了學習還要承擔家務和下地勞作。13歲的他,經常要到山里砍柴做飯。 一鍋稀飯時常便是他們家的一日三餐。 而所謂的廚房,其實就是樓底下背后的小空間。 挖個土坑,架個鍋,這便是他們家的灶臺。 三大盆的咸菜是他們家的主要配菜。菜很咸,以至于小傳都每吃一口都要眉頭緊鎖。 樓下簡陋的房間,即是農作物和農具的儲藏間,同時也是他們的餐廳,蒼蠅也是這里的“??汀薄?/p> 翻山越嶺來回學校與家里已經成為13歲小傳都生活中的一部分。 采訪中,小傳都的笑容并不多,大部分時間都是眉頭緊鎖。 打球是小傳都放學后的主要活動。因為學校里只有3個學生,所以他也從來沒有打過一場正式的籃球賽。(圖為通訊員提供) 小傳都至今沒有戶口,成為已過花甲之年的父親一塊放不下的石頭。 日前,小傳都和父親在熱心村民和親戚的幫助下,來到泉州市區進行DNA鑒定,希望該結果可以幫助小傳都順利落戶。(圖為通訊員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