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象牙塔里的生活是唯美的,那么,校園的景觀在這四年唯美的時光中,自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茵茵綠地,留著學子們晨讀的余音;長長走廊,記得下課輕快的步伐;靜謐的湖邊,倚著發(fā)呆的青春……
若干年后,你可能已經忘了一些人,也可能會忘了一些事,但每當回憶起大學生活,又或是同學聚會的高談闊論時,總是有一部分屬于大學里的景點。
四季變換的北大未名湖、潔白如雪的武大櫻花大道、恍若仙境的廈大情人谷……似乎每個校園都有自己獨特的美麗,在這開學之季,東南快報為大學新生和讀者們,盤點了福建多所高校的美麗風光,來一場暢游高校之旅。
東快記者陳楠
群賢樓群(廈大黨委宣傳部供圖)
廈門大學
魯迅:“此地背山面海,風景絕佳”
特色:“戴斗笠、穿西裝”的嘉庚風格建筑
□東快見習記者林丹
少年子弟江湖老,而母校永遠是那樣的海、那樣的樓……
在東海之濱、鷺島之南,廈門大學就坐落于巍巍五老峰下、碧海金沙旁。魯迅住進廈大的當晚,就給許廣平寫信說:“此地背山面海,風景絕佳”,廈大之美可見一斑。
廈大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大學之一,景觀中最突出,最有特色的,是以群賢樓群、芙蓉樓群、建南樓群等為代表的“嘉庚風格”建筑,這些建筑皆由陳嘉庚設計、督造,屋頂是傳統(tǒng)的中國拱頂加燕尾式房脊,而下面樓身卻是西方式的花崗石建筑,由于造型獨特、中西合璧,被人形象地形容為“戴斗笠、穿西裝”。
群賢樓至今已有九十余年歷史
群賢樓群是最早的“嘉庚風格”樓群建筑之一,至今已有九十余年歷史。從廈大西校門進入,左面“一主四從”五幢樓便是群賢樓群,包括映雪樓、集美樓、群賢樓、同安樓和囊螢樓,是廈門大學的首批校舍。
群賢樓群呈“一”字形排列,坐北朝南,磚石木結構。整個群賢樓群體現出中式占主導地位、西式為輔的建筑風格。燕尾脊、琉璃瓦與哥特式尖屋頂相得益彰,古韻今風交融。
群賢樓群中,居中的主樓“群賢”乃是取“群賢畢至、少長咸集”之意,“映雪”和“囊螢”之名是引用了古人孫康、車胤不畏貧困、勤奮好學的典故,而以“同安”和“集美”兩地名命名,則是為表陳嘉庚先生為振興家鄉(xiāng)、辦好國民教育的決心。
集美樓現為魯迅紀念館,1926年9月,魯迅先生受林語堂先生的邀請,到廈門大學任國文系教授兼國學院研究教授,當時的集美樓是校圖書館,魯迅在這里,寫下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等作品。其門上的匾額題字,則為郭沫若先生所題。
芙蓉樓出了許多聲名遠揚的化學專家
沿路深入校園,芙蓉湖湖面如鏡,碧波粼粼,圍繞在芙蓉湖畔的芙蓉樓群紅墻綠瓦,古色古香。
芙蓉樓群基本呈半環(huán)狀布局,一、二、三號樓墻體以紅色清水磚砌筑、花崗巖作裝飾鑲砌,屋頂為中式的歇山頂和硬山頂;芙蓉四號樓墻體以花崗巖條石砌筑、紅色清水磚作裝飾鑲砌,屋面為雙坡西式屋頂。
樓群建于1951年至1954年期間,是嘉庚風格建筑走向成熟的標志。值得一提的是,芙蓉一號樓從建造完畢之日起,一直是廈大化學化工學院學生宿舍所在地。從這座建筑里,走出了許多在中國乃至世界化學界中聲名遠揚、卓有建樹的專家學者。他們當中老一輩的有結構化學奠基人、中科院院長盧嘉錫,以及蔡啟瑞、田昭武、張乾二、萬惠霖院士等。
建南樓位于海濱,堪稱廈大最美
校園的另一側,堪稱廈大最美的建南樓群,其建于20世紀50年代初,由陳嘉庚的女婿李光前捐資建造。建南樓群亦由“一從四主”的五幢樓組成,主樓為中式風格的建南大會堂,西式風格建筑南光樓、成智樓、南安樓、成義樓分列在大會堂兩側。
建南樓群樓前辟為半橢圓形的大運動場,又利用樓群與運動場之間的落差,依地勢以石階砌成可容納兩萬人的大看臺。運動場與看臺石階呈弧形,恰似上弦月,因此被稱為“上弦場”。
建南樓群一側的校門外,就是廈門的海了,步出校門,極目暢懷,永遠是這樣愜意。
“浪子已老了,唯山河不變/滄海不枯,五老的花崗石不爛/母校的鐘聲悠悠不斷,隔著/一排相思樹淡淡的雨霧/從四十年代的盡頭傳來/恍惚在喚我,逃學的舊生/騎著當日年少的跑車/去白墻紅瓦的囊螢樓上課……”這是廈大校友、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將在廈大上學時的場景化入了詩中,該詩也代表了不少廈大人對美麗母校的“鄉(xiāng)愁”吧!
福大圖書館
福州大學
山在校中校在水中
特色:校區(qū)曾是火山口,圖書館為“全國最美之一”
□東快記者黃妍實習生徐悅紅/文林良劃/圖
北大有未名湖,清華有荷塘,似乎有校園的地方就該是離不開水的,而這一點在福州大學體現得尤為明顯,順山勢而建的校園內,隨處可見波光粼粼的大片湖泊,在青山的點綴之下,相互掩映,給福大平添了幾分情懷,真可以說是“山在校中,校在水中”。
水邊留下許多青春記憶
在福州大學旗山校區(qū)走上一圈,給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水。不僅有雙目可及的小水洼,還有成片的盈盈綠水。福大的水,有許多還沒有取上名字,水流穿過教學樓群,劃過綠地,流水之上,有靜止的小舟,也有熱情的“火烈鳥”。
“心情好的時候,去湖邊走走,心情不好的時候,也去湖邊走走”,這是學子們與水有關的情結,湖邊的習習涼風吹來,似乎都帶著些曖昧。福大的同學說,一到晚上,湖邊總能見到一對對情侶,吹著涼風看月亮,留下許多與青春有關的話題與回憶。
在福大校園,連生活區(qū)里都是少不了湖水的。連接生活區(qū)三區(qū)和四區(qū)中間的水,被福大的學子們戲稱為“不三不四湖”,因為它更像是片小池塘。
有水就有橋,校園內有別致的石橋、木橋,而其中最為有名的是連接校園南北的方境橋。橋名是北京建筑專家所起,正所謂“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虛行,遇緣則應?!倍@里的“道”,正是求學之道。
成片的荷塘也是福大別具風情的景致,臨近西門的一池荷塘里可以說是校園內相對較大的荷塘,藏在荷葉中的零星荷花點綴在重重疊疊的綠色之中很是別致。
學生們說,7月荷花開得正盛的時候,走在夜路上,荷香四溢。而8月,一些荷花謝了,常能看到的雨打荷葉,別有一番趣味。
福大隨處可見大片湖泊
一億年前火山遺址藏身校園中
說到福大景致,不得不提到山,除了校區(qū)本身臨近旗山外,校內也隨處可見很多小山峰。
福大的學子們平時常去的一座山,叫后山公園,登山棧道吸引了很多同學前來散步、游玩,還能在此看日出日落。
而此前,校區(qū)內發(fā)現了一億年前火山地質遺址,后經過中國地質大學、中國地震局地質所的專家鑒定,確認了該遺跡為罕見的白堊紀時期巖漿作用的產物,更是為這個新興的校區(qū)增添了厚重的歷史積淀感。3個被發(fā)現的火山體中2個位于行政南樓的南山,這兩個連體火山以通向南門的公路為界,分列東西兩側,遙相對望。因兩個火山可能共有一個巖漿房,因此暫時命名為“福州大學雙子火山”。而另一火山機構,位于留學生樓后山的岐安村處。
此外,圖書館也是福大人為之驕傲的景致。福大老師說,事實上,在建筑之初,圖書館的設計圖稿曾遭受很多質疑和擔憂,然而經過反復分析、研究,這一現代化建筑最終拔地而起,這個圖書館曾獲得包括國家建筑最高榮譽“魯班獎”在內的多項建筑大獎,被譽為全國十大最美圖書館之一。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8-18高校學費為什么非得原地踏步?
- 2014-07-21泉州高校學生支教山區(qū) 過程又苦又累卻樂在其中
- 2014-06-25雪糕校花網絡走紅 盤點意外走紅的高校美女(組圖)
- 2014-05-20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tǒng)領高校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