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7年,公辦普通高校學費標準的新一輪“漲價沖動”再次到來。今年9月,在江蘇、貴州、寧夏邁入大學校門的新生,將是三地學費標準調整后的首批承受者。相比去年,寧夏是學費漲幅最高的,其文史、理科、醫學等各類專業的漲幅均超過50%。(8月18日中國青年報)
其實,早在去年就有六個省(區、市)完成了高校學費標準的調整工作。與去年相比,今年輿論對高校學費上漲顯得尤為關注,批評之聲不絕于耳,有的聲音明顯失去理性。筆者不禁要問,房價可以持續上漲,水費、電費、煤氣費,林林總總的費用都可以上漲,為什么獨獨高校的學費非得原地踏步?
漲價問題歷來是一個十分敏感的問題。正因為如此,一些關系國計民生領域的漲價一直被國家嚴格控制。高校的學費也在嚴控之列。從2001年起,教育部、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每年都要對高校學費念一次“緊箍咒”,年年為此專門下發通知,要求各地高校的學費和住宿費的標準穩定在2000年的水平,不得任意提高。
或許是上述部門也厭煩了年年念經,2007年5月,國務院干脆來了個“一勞永逸”,要求今后五年各級各類學校的學費、住宿費標準不得高于2006年秋季相關標準。這意味著高校至少12年沒有能調整學費。
為什么十多年沒有上漲的高校學費,稍微動一動就刺痛了某些人的神經?談到漲價就批評,這并非理性行為。高校的學費一直原地踏步就正常嗎?我看未必。
其一,過去的這十幾年,中國的經濟一直維持在高位發展,且不去說中國的房價上漲了多少。即便是備受詬病的老百姓的實際收入,上漲絕對幅度并不小。這種情況下,要求高校學費原地踏步顯然有些蠻橫無理。
其二,我國現行的是九年制義務教育,高等教育屬于成本核算教育,顯然不在義務教育之列。自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我國高等教育大擴招,高校規模急劇膨脹,為適應大擴招,絕大多數高校都興建新校區,或者擴建了老校區,其中不少高校都是舉債建設。雖然國家千方百計化解了高校的部分債務,但仍然有很多公辦高校負債累累。高校的國有資產增加了,憑什么還要高校負債前行?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8-14既要持家又要打工 他填志愿專挑學費低的院校
- 2014-08-11愛心助學義賣會成功拍賣25.82萬 六學子學費解決
- 2014-08-07安溪學子立志學醫治好奶奶頑疾 學費愁壞一家人
- 2014-07-28暑假辦數學補習班攢學費 泉州貧困學子自強不息
- 2014-07-21父親生病喪失勞動力 龍鳳胎兄妹打工攢大學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