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盤訓練室里,小朋友們正在擺弄沙盤玩具
東南網8月20日廈門訊(本網記者 盧超穎 通訊員 時欣欣)思明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成立于2012年7月,2014年5月遷入萬壽路41號,新址占地近300平方米。輔導站自成立以來,攜手市青少年宮開展了系列活動。然而在實踐中發現,此前的心理健康輔導仍然停留在對單個對象的輔導,效果不能持續。正如集美大學政法學院社會學系副教授巨東紅所說,未成年人的成長是處在一個相互聯系、影響和作用的生態系統中,應當從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個層面出發,系統地對未成年人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中央綜治委預防青少年犯罪專項組到思明區調研時特地走訪了輔導站,成員之一、國家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副司長王宏麗指出,要充分發揮輔導站的專業優勢,逐步構建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以“治未病”為原則,早發現、早解決問題,引導未成年人在成長的道路上健康發展。
新思路 “三位一體”搭建心理健康網絡
為了更好地為未成年人成長鋪平道路,思明區委、區政府將輔導站的提升、改造工程列入了2014年為民辦實事項目,集合更多更有效的專業資源,形成更強的合力,服務未成年人成長。思明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轉變觀念,拓寬思路,整合優質資源,搭建起家庭、學校、社區“三位一體”的心理健康網絡。
思路一 嘗試政府購買服務
在輔導站引入專業社工機構,是思明區創新社會治理,推動政府購買服務的一次嘗試。輔導站探索推行“1+1+1”工作模式,即聘請1名專職心理教師,由專職老師負責日常管理;購買一家社工機構服務,建立一支由專業人員及學校心理教師、社區熱心人士組成的志愿者隊伍,利用網絡、電話、授課等多種方式為廣大未成年人及家庭提供就近、便利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
思明區以第二實驗小學為試點,通過心理健康講座、團體輔導、主題活動和個別心理問題的咨詢矯正等途徑,為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鋪開一條七彩的大道,讓他們更加積極地面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這一工作模式將在思明區的各個學校社區逐步推廣,真正建立全區“三位一體”的心理健康網絡。
思路二 實施自主專業評估
心理健康問題往往帶有一定的隱秘性,很多未成年人往往不愿意承認自己在心理上有障礙,更不愿意找專業的心理機構進行評估、咨詢和治療。輔導站針對未成年的發展、心理活動這些特點,委托專業機構定制開發“思明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測評系統”,思明區政府網站提供相應域名聯結,供全區未成年人與其它居民使用。這是為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特別定制的有效測試工具,擁有標準化的心理健康量表45個,通過自我測評,判斷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程度、能力素質、個性特征等,也可以為成年人提供相應的心理測評量。未成年心理健康測評系統擁有在線咨詢功能、測試者所可以在測試中與問題,可以通過在線系統告訴心理專家,心理專家會在線為分析解答。
利用網絡實施心理健康自主評估,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心理安全底線。他們可以通過簡單的操作來進行專業的自我評估,有效地實現了未成年人的心理體檢工作,有助于家長、學校和專家及時地把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梳理和教育。
思路三 開展快樂親子活動
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個案面詢外,還需要進行團隊輔導。團隊輔導是一種以預防為目的,以“治未病”為原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輔導站非常重視團隊輔導的價值,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理論,依托學校和社區,開展了各種各樣的團隊輔導活動,包括學習規劃、生活規劃、社會實踐、個性探索、潛能發掘、抗逆訓練、個人發展、群性發展、青春期秘密等主題,為孩子們創造了一個快樂的彩虹世界!一位前來體驗親子心理拓展團輔課程的“的哥”家長說,平時工作忙,很少關注兒子,交流也少,“通過這次活動,我感受到了彼此的重要性,作為家長,不要以工作為借口,而忽視了對孩子的關心。”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6-23豐澤區檢察院積極開展未成年被害人維權工作
- 2013-11-05“未成年手機網民破億”的隱憂
- 2013-10-30未成年暑期工慘變“包身工” 一天工作14個小時
- 2013-10-24數據顯示我國未成年手機網民已破億 更易有網癮
- 2013-08-31南安警方抓獲12名賣淫女 其中6名未成年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