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培養(yǎng)孩子有愛心、懂得照顧別人、善于與人交往,什么方法最有效?
是講道理、培養(yǎng)習慣,還是為孩子做出榜樣?
為什么同樣的方法有的人用有效,有的人用卻無效?
其實,一種教育方法是否有效,關鍵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在什么樣的親子關系中運用。
將近半個世紀前,心理學家就發(fā)現:父母的養(yǎng)育風格,直接決定了親子交往的質量,是影響教育效果的神奇“開關”,對于孩子的社會交往技能的發(fā)展影響深遠。
父母的養(yǎng)育風格,可以分為4種類型:
◎權威型
·父母的特點:
關心孩子,傾聽孩子,對孩子的需要能作出敏感的反應,給孩子貼心的幫助,讓孩子感受到溫暖和關愛。
對孩子提出明確的要求,這些要求是一個人適應社會所必需的,而不是從父母自身的喜好或者情緒出發(fā)的,因此也是理性的、一貫的。
向孩子解釋為什么要對他提出這些要求,同時鼓勵孩子與自己交流。
·家庭的氣氛:
父母和孩子很親密,情感和思想的交流都很充分。
孩子覺得父母可親可敬,信賴父母,對父母的教育持開放和接受的態(tài)度,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
·孩子的發(fā)展:
孩子易于形成友善、真誠、合作、自立的品質,有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社會適應良好,能愉快而自信地學習。
◎小貼士
判斷父母的養(yǎng)育風格可以依據兩個標準:一是父母是否關愛孩子,二是父母對孩子是否提出要求。
既關愛孩子,又對孩子有要求的父母,是權威型(或稱民主型)父母;
對孩子缺乏關愛,但嚴格要求的是專制型父母;
關愛孩子,但對孩子沒有要求的是縱容型父母;
對孩子既無關愛,也無要求的是忽略型父母。
◎專制型
·父母的特點:
對孩子控制得很嚴,并且要孩子無條件服從自己的各種要求,一旦孩子違反,會嚴厲地懲罰孩子。
與權威型父母相比,他們對孩子提出的要求更多從自己的喜好出發(fā),很少跟孩子解釋為什么要這樣做,使孩子幾乎無法獨立選擇自己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
不關心孩子,孩子感受不到他們的溫暖和支持。
·孩子的發(fā)展:
在這類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往往容易形成行為上的兩面性,而且焦慮、退縮、不滿、對人缺乏信任,同時也缺乏自信,心情不開朗,容易產生報復心理和攻擊行為。
◎小貼士
判斷父母的養(yǎng)育風格可以依據兩個標準:一是父母是否關愛孩子,二是父母對孩子是否提出要求。
既關愛孩子,又對孩子有要求的父母,是權威型(或稱民主型)父母;
對孩子缺乏關愛,但嚴格要求的是專制型父母;
關愛孩子,但對孩子沒有要求的是縱容型父母;
對孩子既無關愛,也無要求的是忽略型父母。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2-28孩子在家發(fā)脾氣 家長無奈不敢惹
- 2014-02-28“零起點”咋教 專家:家長不必“提前惡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