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向東 媽媽向西
不久前,青少年心理咨詢中心對900多名中學生及其家長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6成年輕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常常出現意見不一致。那么,父母教育孩子的不一致性,對孩子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初二的冬冬一放學回家就開始寫作業,一直寫到吃晚飯。吃飯的時候,媽媽對目不轉睛看電視的冬冬說:“快點吃,吃完趕緊寫作業。”一旁的爸爸說:“著什么急,讓孩子看完新聞聯播也不遲。”“作業那么多,不看電視都寫不完,你想讓他明天挨老師罵?”“寫不完就寫不完吧,孩子總應該知道些國家大事吧。”爸爸振振有詞。“說得好聽,寫不完作業老師叫家長去學校,你去?!”“我去就我去。實在不行寫個假條,就說孩子不舒服。”“……”看著爸爸媽媽爭吵起來,冬冬不情愿地扒完碗里的飯,回到了自己屋里。
類似冬冬這樣的情況幾乎每個家庭都會發生,小到穿衣吃飯,大到考試求學,由于父母教育的不一致性,導致孩子無所適從,不知道該聽誰的,從而影響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破壞了父母在孩子面前的權威性。
父母教育的不一致對孩子最大的影響就是會導致孩子雙重人格,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受到影響的程度不一樣,年齡越小受到的危害越大。
天津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心理系副教授李惠生認為,對于沒有是非辨別的能力、獨立性比較差、依賴成人的判斷的孩子來說,需要的是一致性的規范和一種指導性的建議。如果兩個人同時告訴他一件事情的不同做法,而且兩個人都是和他關系最親密的人,他就會感到很困惑,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內心的沖突也在累積。有些所謂的“兩面派孩子”就是這樣產生的,不管爸爸說的有理還是媽媽說的正確,他更愿意趨從于對自己有利的那一方。我們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孩子,在媽媽面前一個樣兒,在爸爸面前又一個樣兒。
不一致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價值觀人生觀的沖突,另一種是看問題角度的沖突,相對來說,前者對孩子的危害更大。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2-28孩子在家發脾氣 家長無奈不敢惹
- 2014-02-28“零起點”咋教 專家:家長不必“提前惡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