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廚瑪麗·安東尼曾說過“烹飪是文明的無名先鋒”。譚小芳老師認為,餐飲禮儀作為西方禮儀中的重要內容,其發展和演變同樣也集中體現了西方禮儀觀念的變化。這主要表現在餐與飲的簡單化、自由化。
長期以來西餐在歐洲國家的統治地位以及后來對世界各地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西餐禮儀是否是傳統的、一成不變的呢當然不是。
以中世紀尤其是17世紀法國菜為主流的西餐禮儀在20世紀中期以前是非常正規的,尤其是在正式的西餐宴會上更要畢恭畢敬地遵守這種次序分明、規規矩矩的禮節,諸如刀叉的正確使用、餐巾只能用來擦拭嘴或手指的油漬等,這些在今天看來的確是非常繁雜。
在兩次世界大戰以后,伴隨著社會風氣的變革和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禮儀文化逐漸向大眾化、世俗化發展,單就西餐而言,那種近代小說里一本正經的西餐宴會的禮節已經日趨簡單化。另外,美國人戰后在許多領域的革新風氣,對西方世界產生很大影響。
禮儀講師譚小芳表示,比起歐洲西餐的正規與嚴肅來,美國人就比較隨便,例如,在正式的西餐宴會中,美國人盡可能地用一只手使用刀或叉,而把另一只手擱在膝上。用右手叉完土豆條后,需切肉時便把叉放到旁邊,右手拿刀切,切完以后放下刀,又用右手去叉肉;需要喝飲料時,放下刀或叉,還是用右手去取飲料———這樣不斷使用同一只手是以前歐洲人所不能允許的。美國人把西餐上很多禮儀都簡單化了,這些簡單化的禮儀已經更多地為年輕一代所接受。
喝飲料的禮儀也比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簡單了許多,過去單一化、正式的飲酒變為多樣化、自由化的喝飲料。過去法國、葡萄牙等西方國家,飲酒非常講究,喝什么樣的酒配何種菜肴以及什么場合喝哪一種酒,都是有固定的習俗與講究的,如今這些禮俗也都比過去淡化了。
但是,簡化并不意味著可以不遵守餐飲禮儀。尤其是在正式的公務場合或宴會上,遵守禮儀是自身良好修養的體現,也是對一同參加宴會的人的尊重。禮儀專家譚小芳希望借助上面的小文來為您點透其中門道,提升CQ(CultureQuotient,又稱文商),來優雅地享用西餐美味。
1、點餐有品位
點菜是很個性化的,不能說因為某人點某樣菜,就說他有品位。但毫無疑問,這其中也有一些門道。
首先,和中餐不一樣,西餐用餐時應該把所有的菜吃完,如果點了太多而眼寬肚窄,這是很不禮貌的。其次,點菜時也要考慮是否要預先留點肚子空間以便最后點一些甜品,因為甜品是吃完主菜才再看菜單或專門的甜品單來點的。譚小芳老師表示,點飲料也是非常個性化的,這是就餐的搭配,選擇一些可以提高就餐氣氛的飲料如雞尾酒、葡萄酒、或天然帶汽礦泉水都是不錯的選擇。
2、好馬配好鞍、美酒配美食
西餐中,在點完主菜后,搭配的酒也有一些普遍的規律:
(1)當地食物配當地酒品Localfood,localwine
(2)口味清淡的酒配口味清淡的主食,重口味的主食一般可配口感醇厚的酒Lightwineswithlightfood,heavywineswithheavyfood
(3)簡單的菜配口感層次多的酒品,而復雜的菜就可配口味相對單一的酒水。Simplewineswithcomplexfood,complexwineswithsimplefood
3、譚小芳老師專為商務聚會人士的提醒:
商務聚會時盡量不要點用刀叉處理起來難度較高的菜,像意大利面、豆類等都不太建議。Duringabusinessdinner,sticktofoodsthatareeasytocutwithaforkandknife。
要等主人發出用餐信號之后再動刀叉。NEVERstarteatingbeforeasignalfromthehosttodoso。
餐桌上吃出聲音是非常不禮貌的,特別是嚼食物發出的嘖嘖聲。Thenumberonesinofdinnertableetiquetteloudeatingnoisessuchasslurping!
總之一句話,西餐禮儀的趨勢就是:簡約不簡單。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2-13灑香水禮儀:不宜噴在哪些部位
- 2013-12-13必看:70條提升個人禮儀素質的禮儀小貼士
- 2013-12-13言談舉止之打接電話的禮儀(圖)
- 2013-12-13西藏飲食禮儀:藏天藏韻話藏餐
- 2013-12-13小知識 中國傳統的飲食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