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湖北卷作文題
湖北省的作文題目,感覺如同以往很多年的一樣,覺得比較難,不好寫。不利于考生的真情發揮,由衷的表白,自由的暢想,使得考生在復習備考時文不由心,虛情假意,胡亂編造;在考場時,慌不擇路,措手不及,沒有了我的情感、我的思想、我的愛好等的自由傾訴和表達,這就導致命題拒人于千里,考生對作文材料不感興趣或者根本不熟悉,或者只有極其少數的學生熟悉,就說今年的這個題目吧,這作文材料大致可歸結為幻想和現實,題目和考生的實際生活相隔遙遠,考生的生活經歷如同大海那么寬廣,考生的情感和品德素養包羅萬象,你不從這些角度命題,而另辟蹊徑,就是對考生的不關注,是對考生道義上的背叛,作文來自于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這是一般道理,也是普遍規律,任何脫離生活實際的命題都是不合適的。當然幻想是科學發展的客觀要求,事實上現代的高中畢業生也有少部分富于幻想。熟悉幻想的故事。知道幻想對現實的意義,對將來的貢獻,但我這里說的只是少數甚至是極少的學生,作為高考作文,無疑要照顧大多數學生的,正如新課程所提倡的教學要面向全體一樣,我們的作文命題也要面向全體。
2010年高考安徽作文題:材料作文
這是一道材料作文,而且所給材料是一首哲理詩,考生會為自然清麗的語言、江南水鄉的優美風光而激賞,這是“知識和能力”目標的落實;讀而再作玩味,則能獲得某種智慧和啟迪:做任何事情都要順從自然,因地制宜,按客觀規律辦事;“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也可說是不能形而上學地搞“一刀切”,絕對化。“過程和方法”的目標在拿捏“詩的哲理”中實現;這首詩表面上寫的是江南水鄉的生活,但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哲理主要體現在“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上,在不同的地方,適合種的東西是不一樣的,由此可以推出在做其它事情上也是如此,要因地制宜,要符合實際情況。
作文的立意,就是“詩的立意”+“考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道試題的“立意”不像命題作文的直白、話題作文的寬泛,而是隱藏在“文字之外,萬象之內”,這就是一道“坎”,要跨過去,需要考生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生活積累與積淀去感受語言文字中所表達的事物,所闡述的哲理。
在審題上有一定的難度。對于這道很美的作文題目,如果學生能過了審題這一關,應該能寫出高質量的美文。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6-10高考落幕 考生撕碎復習資料“歡送”(組圖)
- 2010-06-10說說2010高考場上的悲喜事(組圖)
- 2010-06-10高考閱卷迷信博士是一場華麗秀
- 2010-06-10“陶老師”談考后心理:警惕高考后心理三誤區
- 2010-06-10訂了高考房陪考 酒店門口車被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