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亟待全方位實施
我國18歲以下人口約有3.67億,0-25歲獨生子女有1.26億,占同齡人口的27.67%。社會需要找到一個綜合方案,從青少年身心發育和成長的需求出發,在努力提高其科學文化和身體素質的同時,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行和健康人格,以理想教育和行為養成教育為切入點,滲透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精神教育,把健康人格塑造、理想教育和行為養成教育融為一體,因需施教,寓教于樂,提高青少年的綜合素質,緩解他們的壓力,幫助他們更快樂、更有效率地學習,更健康地成長。
全國政協委員林嘉騋提出,除了國家財政設立專項資金外,可廣泛征集民間資金和海外資金,從事利國利民大事,建議批準建立“中國青少年現代人格基金”。
潘貴玉認為,通過實施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引導獨生子女和家長克服獨生子女成長中的人格缺陷,具備良好道德品格、心理素質和人際關系,能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經受困難與挫折考驗,促使其全面發展,進而影響和帶動全民人口素質的提高。
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健康人格工程引領新的健康理念,從青少年入手切入家庭,服務于廣大家庭和社會。人格教育把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作為一項重要內容,著眼于對青少年優秀人格的塑造和建構中華民族的文明,實質上是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新“希望工程”。
這個意義上,健康人格教育需要一大批具有社會公益精神的企業家、專家學者、社區工作者和青少年志愿者參與其中。依托基層計劃生育宣傳服務網絡和社區服務陣地開展健康人格教育,鼓勵青少年志愿者參與各項管理和服務,不僅有利于促進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方法轉變,還有利于促進社會公益服務隊伍特別是青少年志愿者隊伍的發展,促進文化產業,拉動家庭文化消費,緩解青少年就業壓力,探索政府公共服務、社會公益事業與市場結合的路子。
針對以上問題,潘貴玉建議:由人口計生委和教育部牽頭,聯合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科協、中國計生協共同實施,將其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素質教育的總體部署。
潘貴玉介紹,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包括:理想教育、行為養成、文化傳承、心理疏導、性健康教育5項基本內容。主要依托6個基本平臺:即教育咨詢服務網絡、廣播電視健康人格大講堂、健康人格教育巡展、健康人格知識叢書、家庭互助互學計劃、全國電話咨詢網和網站等進行教育咨詢和引導。在國家層面,通過每年開展6項活動即:百位名家進校園、親子讀書日、主題故事會、文化傳承活動、假期社會實踐和青少年生活創意大賽等進行社會倡導。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重點將在小學、中學、高中和大學生中開展。
潘貴玉建議:健康人格工程可率先在一些省市進行試點,取得經驗后再向全國推廣。通過實施健康人格工程,使青少年具備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素質、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了解性健康科學知識,從容面對青春期發生的生理心理變化,正確認識戀愛交友中的尊重平等及性行為的道德與社會責任,大幅度降低未成年人心理疾病發生率,減低錯誤的性意識和性行為給青少年帶來的身心傷害。(記者 耿興敏)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4-12扭曲的人格心理背后藏著多少噩夢
- 2010-03-15潘貴玉委員:對青少年品行和人格的塑造不要忽視
- 2010-03-08加強青少年人格素養教育 實施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
- 2010-03-07潘貴玉委員:培養青少年的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