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現代社會青少年面臨的各種壓力越來越大,另一方面我國獨生子女在青少年人群中占了很大比重。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結構,加之溺愛和教育缺失,使獨生子女在自主能力、適應能力、責任意識、進取意識、創造意識、感恩意識、關心他人、吃苦耐勞等方面表現出更多的人格缺陷。
潘貴玉分析說,處在生理和心智發育過程中的他們,缺乏應對復雜事物和控制自我情緒的能力,很難自覺抵御錯誤思想和消極腐敗現象的侵蝕,導致部分青少年理想和信仰淡薄,公德缺乏,意志消沉,行為失范;部分青少年厭學憤世,孤僻自閉,心態扭曲,行為逆反,甚至產生對家庭和社會的極端行為。
另一個現實是,隨著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向城市,全國約5800萬農村“留守兒童”遠離父母,失去親情,更缺乏家人對其日常生活行為的引導、規范和心理撫慰。此外,社會離婚率升高,單親家庭結構導致的青少年心理和人格問題也逐漸成為比較普遍的社會問題。
調查研究表明,過去一、二十年里,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在下降,心理和溝通障礙、行為問題、消極心理、性健康問題、網癮和自殺問題逐年增多。
在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其中,中小學生精神障礙患病率高達13.47%,大學生有心理障礙的占16%到25.4%。從1992年到2005年,青少年的焦慮得分增加了約8%,抑郁得分增加了約7%,敵對心理得分增加了近8%,而部分積極的心理特征如自尊水平,從1997年到2007年下降了11%。天津市對160萬青少年各種心理問題及精神障礙的檢出率為13%至16%。唐山市抽查4所中學的1222名學生中,256人有輕度抑郁癥狀,占20.95%,60人有中度抑郁癥狀,占4.91%,12人有較嚴重的抑郁,占0.98%。我國目前每年有28.7萬人死于自殺,200萬人自殺未遂,而15至34歲青壯年中,自殺在死亡原因中居首位。我國19歲以下青少年平均5-10%的男孩、3-8%的女孩有過性經歷。1998年以來在北京婦產醫院接受中期引產的女性一半未婚,其中20歲以下女孩占14%。
近年來,人民法院審理的刑事案件中,青少年犯罪超過了30%,性犯罪案件占18-25%,并呈上升趨勢。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4-12扭曲的人格心理背后藏著多少噩夢
- 2010-03-15潘貴玉委員:對青少年品行和人格的塑造不要忽視
- 2010-03-08加強青少年人格素養教育 實施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
- 2010-03-07潘貴玉委員:培養青少年的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