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月1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杰 通訊員 黃水林)新年伊始,連城縣博物館正式面向市民開放,該博物館是全國首座“客家民俗博物館”。近日,我們尋訪博物館,品味客家民俗文化,深深感受到“文化連城,價值連城”的真正內涵。
連城是一個純客家縣、客家人的聚居地和發祥地之一,客家文化源遠流長。連城縣博物館,即是福建客家祖地文化生態保護與建設項目之一,坐落在連城縣冠豸山腳下,全館布展面積4591平方米,展出文物、實物1137件(套)。
整個博物館由連城歷史陳列館、明清牌匾陳列館、連城文學書畫陳列館、客家民俗陳列館組成。步入一個個陳列館,異彩紛呈的客家民俗、直觀逼真的復原場景、生動形象的動態演示、新鮮有趣的互動游戲,仿佛訴說著客家連城農耕文化的歷史印記。
走進歷史陳列館,映入眼簾的是微縮的“九廳十八井”。在“工藝”部分,通過三維動畫、場景復原、互動體驗等方式,被譽為客家民居建筑“三大瑰寶”之一的“九廳十八井”民居營造技藝、四堡雕版印刷技藝、連城宣紙制作技藝等,被一一詳細展示,精彩紛呈。
客家人崇文尚武、勇于創新。連城提線木偶戲、客家山歌、十番音樂、連城拳等省級以上非遺項目,在博物館內也通過微縮復原場景、照片、互動、雕塑、影片等形式得以生動展現。特別是連城拳,采用攝錄分屏技術展示,參觀者紛紛上臺隨觸摸臺屏幕,現場習練起連城拳。
來到館內的“安居”板塊,我們揭開一個鍋蓋,炒九門頭、溪魚燜豆腐等連城的客家美味佳肴立刻映入眼簾,加上精心準備的特殊制作食材,令人們體驗妙趣橫生的炒菜樂趣。此外,客家傳統服飾、居住、醫藥、風水等民間文化也令人稱道。
雄奇冠豸山、九曲文川河孕育了客家連城一大批書畫名家和文學巨擘,有著名書法家羅丹、清代畫家馬襄、著名文學家、藝術批評家童慶炳等等。文學書畫陳列館集中展現這些連城文化精英的風采和作品。
除了連城本土的客家文化內容,在客家民俗陳列館,還展示有中國46個純客家縣(市)的已被評為國家級(24個)和省級(125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展覽內容涵蓋江西贛州,廣東梅州、河源,福建龍巖、三明等地被評為國家級、省級的非遺保護項目,全方位傳揚了客家人文精神。
逛完博物館,我們仿佛重溫了一遍曾經的客家文明的輝煌。連城縣博物館,這一客家人文歷史記憶的良好載體,將成為展示連城獨具特色的經典客家文化和文化生態的窗口和平臺、傳承和弘揚客家人文精神的重要陣地。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5-09-24武平縣實驗小學:傳承客家文化 創建和諧校園
- 2015-06-26上杭縣舉辦客家方言主持人大賽 傳承客家文化
- 2015-01-27武平:巧借客家文化內涵,打造旅游消費新亮點
- 2014-12-25龍巖市檔案學會舉辦客家文化專題講座
- 2014-12-08上杭建立青少年客家文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