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畬民蘭老伯介紹說,20多年前,這里還土路泥濘,村容雜亂。村民們意識到,要引鳳,先筑巢。于是,借助政府對少數民族鄉村的關愛和幫扶,福湖村一步步華麗轉型:1998年,第一條水泥村道建成,全村陸續實現了“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通廣播電視”;家家戶戶修老宅、建新居,逐步實現“改水、改廚、改廁、改圈、改房”;村里建起了畬族公園,園中花木掩映,芳草如茵……
酒飄香,客自來。煥然一新的福湖村路子越走越寬:蘭家大院、雷家大院等十幾座古民居、舊私塾堪稱明清畬族建筑的“博物館”,“進士”匾額、精美木雕訴說昔日繁華;新建的畬族民俗展館搜集族譜、花轎、龍傘、服飾、農具等各類文物,追溯畬家源流脈絡,展示畬族別樣風情;總投資8000萬元的“畬山水”景區,集民俗體驗、自然景觀、水上娛樂、生態農業觀光等元素于一爐,令人流連忘返……
畬村里的游客迎來送往,畬民的臉上笑意融融,他們的食用菌、中草藥、茶葉、甜筍、油茶、青紅酒等特色農副產品就這樣飛出了畬鄉,也帶回了希望,致富的山歌在畬寨里久久傳唱。
據羅源縣民宗局介紹,2015年全縣民族鄉村的發展項目共篩選上報了39個,爭取到省市少數民族發展資金累計達450萬元,為歷年最高。此外,民宗局還分兩批向市民宗、水利部門爭取項目扶持資金100萬元,幫助6個自然村共計1300多人口解決安全飲水困難問題。
借著這股造福的東風,原本索居深山的廷洋坂畬村喜遷起步鎮,新村統一戶型,主題公園畬風濃郁,兩座對歌臺唱和呼應;今年還修通了從村里去往鎮中心的320米長的便道,使村民出行、孩子上學更加便利、安全;另外,大部分新居完成了裝修,鳳凰圖騰飛上了各家門楣,國家民委“特色村寨”的旗幟愈發鮮艷奪目。
而作為市級“雙百工程”綜合示范村之一的西蘭鄉許洋畬村,如今美若桃源:一座畬家生態公園依山而起;兩千多平方米的人工湖波光瀲滟,一到夏日則荷影婆娑、蓮葉亭亭。投入30多萬元的太陽能路燈“亮化工程”既節能又美觀,讓許洋的夜晚如星空降臨。
松山鎮的竹里畬村也傳出蠶娘復出、畬女致富的佳音,不僅畬家的養蠶紡織得以傳承,賦閑在家的畬女也有了收入,畬村幸福生活藍圖喜人。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4-04-01武平縣中赤鄉壯畬村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 2012-09-28寧化:網友與畬村空巢老人共“團圓”
- 2012-08-30福安舉辦第三屆刺葡萄采摘節暨廉政文化進畬村
- 2012-06-15守望畬村 56歲鄉村教師蘭承斌眼中的鄉村教育
- 2012-01-12寧化“三下鄉”活動溫暖畬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