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為熬糖
為了制出上好的蔗糖,村民總是細心挑選優良的甘蔗。上陳村種植的甘蔗有些“與眾不同”。作為制糖的原料,這里種植的甘蔗根莖大、粗、硬,咀嚼困難,吃起來費勁,不如一般食用甘蔗口感好,但是用來制糖卻再好不過,含糖量更高。
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上陳村民將甘蔗種下,細心料理,施農家肥,甘蔗長得又高又壯。七八個月后,甘蔗長成,含糖量積累至最高。霜凍前,村
民早出晚歸,團結協作,一星期之內便把全村甘蔗砍下,錯落有致地堆在老糖廠。
在上陳村,家家戶戶種甘蔗,冬季一起到糖廠干活。制作出來的糖主要是自家吃,村民干起來用心,做出的蔗糖才好吃。老糖廠24小時連軸轉,村民們也輪流接班,有條不紊。
天氣晴朗,制糖的日子到了。全體村民被召集起來,把老糖廠里里外外洗刷一遍,兩個灶點起火,百年老糖廠運轉起來了。
古法制糖技藝采用的是流水線作業模式,流程分工明確,搬運甘蔗、榨汁、清理蔗渣、過濾蔗汁、熬蔗汁、冷卻糖漿、切糖塊等環節都有專人負責。
一捆捆甘蔗被榨成汁,蔗汁流進過濾池里,過濾沉淀。把浮在上面的蔗渣除去,再把過濾后的蔗汁倒入鍋里,開始熬制。
大鐵鍋是砌在一起的,排成兩列,每列7口,共有14口。第一口鍋離灶頭最近,火最旺,可以快速將蔗汁煮沸。越排在后面的鍋,火力越小,每列7口鍋的溫度都不同。熬制蔗汁,火候把控很關鍵,每口鍋各由一個村民管理。他要不停地攪拌,仔細察看蔗汁色澤,掌握熬制、起鍋、換鍋時間。
“地標”成景點
蔗汁在沸騰,村民將浮在面上最后一點泡沫撈掉,察覺火候到了,把這鍋蔗汁起鍋,換到下一個鍋里。如此往復,每一鍋蔗汁要從第一鍋熬到第七鍋,原來稀薄的蔗汁最后會變成橙黃的濃稠糖漿。
掌管第七鍋的,一般是最有經驗的村民,因為最后這一鍋是制糖技藝中最重要的環節。他不停地用力攪拌,用大勺將黏稠的蔗汁舀至空中,拉絲,形成一個好看的弧形。這樣不僅可以控制蔗汁的溫度,還可察看蔗汁的稠度,來決定何時起鍋。
熬了一個多小時,一鍋蔗汁成了糖漿。村民將糖漿舀出來,裝進旁邊的方形槽里。另一人用長木板快速攪拌糖漿,攪拌均勻的糖漿流過槽里的洞,裝進鋪好白紙的大木框里,冷卻后,就可以切成一塊塊蔗糖。
村民陳國安自豪地說:“純天然,傳統手工制作,我們的蔗糖口味甘甜、健康營養,吃著放心!”
如今,老糖廠已經成了村里的標志,上陳村成了建陽區美麗鄉村之一。濃厚的鄉土文化點亮了上陳村鄉村游。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5-12-29冬至“訪糖”:福建將樂神秘的百年制糖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