晾曬的土制紅糖成品,今年將推出粉狀紅糖 新華網(wǎng)福州12月28日電(記者 王雄 通訊員董觀生)眼下,冬至剛過,甘蔗已收割,正是制糖的好時候。說到制糖,福建將樂的紅糖,甜可溯古。12月27日,記者驅(qū)車來到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黃潭鎮(zhèn)西湖村,探秘此地相傳百年的古法制糖史。 據(jù)將樂縣志記載:將樂明代已種甘蔗,以黃潭都為多。民國29年(1940年),全縣種蔗1406.6畝,占全縣耕地面積0.45%,年產(chǎn)甘蔗2459噸,平均畝產(chǎn)1748公斤。1970年后,縣革命委員會發(fā)動農(nóng)民種糖蔗,爭取食糖自給。當(dāng)年向仙游縣引進“臺糖134”試種339畝,黃潭公社“五七”大隊試種57畝,平均畝產(chǎn)3000公斤。現(xiàn)在,黃潭鎮(zhèn)西湖村還有“五七”制糖廠的舊址。 據(jù)當(dāng)?shù)卮迕窠榻B,冬至前后,甘蔗水分最足,甜度最好。在當(dāng)?shù)?,有句俗語叫:“一種三年收”,意思是第一年種下的甘蔗種,后兩年不需要再重新種就能有收成。所以砍甘蔗也成一個技術(shù)活:砍時必須往根部砍,砍得越深越好,原因在于盡量讓根部少露出泥面,以保證來年甘蔗不被霜凍。 27日早上天一亮,記者就出發(fā)來到西湖村。進村時,已看到部分村民將砍好的甘蔗運至壓榨點。壓榨點就在村中心,村民們有些推著板車,有些拎著木桶,排著隊伍等待自家甘蔗汁的“出爐”。榨蔗機是村民肖陸金在外購買的,自己通過一些小的改裝,加上了一道甘蔗渣過濾層。將甘蔗洗凈后,通過壓榨,可在出汁口盛裝甘蔗汁,湊近些可以聞到一股清香的甘蔗味。 村里的謝大娘年年都要種些甘蔗,做些紅糖給女兒和兒媳。到她家時,她正在對蔗汁進行第二次過濾:“這次過濾就是將汁里面的小蔗渣通過濾布再輕篩,待會兒還有第三道‘瓢蔗屑’,第四道‘騰鍋底’過濾工序?!?/p> 村中的熊師傅從小就與父親一起熬糖,十幾歲就在“五七制糖廠”當(dāng)起了師傅,每一道工序都要經(jīng)過他的“法眼”才能出鍋冷卻。他說:“熬糖要看花,水花和糖花,只有把這兩花看好了,紅糖的品質(zhì)才能好!”水花即甘蔗汁倒入鍋內(nèi),待汁煮開,鍋內(nèi)的水分和糖分就開始分離,水分隨溫度的升高而漲起很大的水花,水花爆開后就揮發(fā)成水蒸氣??此A段需要隔三岔五的攪動,才能讓水分充分揮發(fā)。而糖花就是水分揮發(fā)后,鍋內(nèi)由青綠色轉(zhuǎn)為金黃色,糖花不停在鍋內(nèi)漲起。站在鍋邊,一股濃濃的蜜味伴著蒸氣香遍全身,這時候糖慢慢變稠,攪動的次數(shù)要逐漸增多,稍不注意,溫度不均衡就會燒焦,只要有一點焦味,整鍋的紅糖就算廢了。 熊師傅的搭檔鄧師傅負責(zé)看火,他說:“我也看著花,看火花,什么時候猛火,什么時候小火?!编噹煾到榻B,汁入鍋時要用猛火,將水分蒸發(fā),待糖花上來,就要用大火和中火慢慢熬,最后收鍋時就要小火,滅火時要用干凈的甘蔗渣堵住灶口,以便下一鍋甘蔗汁入鍋時可以迅速將溫度提升。 紅糖出鍋時冷卻階段要有耐心,必須要用木制產(chǎn)品進行盛裝。如果用其它器皿裝,太快凝固,糖分不會均勻分布,太慢凝固,糖分會過度揮發(fā)。 木盆裝好后,還需要不停的攪動,讓溫度慢慢下降,待溫度適中后便可打包晾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