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祠內的“熱河行宮”圖上刻有康熙頒賜吳英的七言律詩 身經百戰屢建奇功 據泉州文史學者吳喬生介紹,吳英幼時父母早逝,只身赴廈門謀生。他體格魁梧,膂力過人,時值明末清初,閩境硝煙四起,吳英遂從軍報國。入伍后,吳英身經百戰,屢建奇功。康熙十二年〔1673年〕11月,平西王吳三桂發動叛亂,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先后呼應,史稱“三藩之亂”。越年,耿精忠部將曾養性率軍攻打浙江,清軍總兵祖弘勛以溫州叛應之,分路進犯寧波、紹興,浙東形勢危急。當時,吳英以都司僉事銜任浙江提標都司,他隨提督塞白理抗擊,取得重大勝利??滴跏哪?,曾養性、祖弘勛率眾十余萬人進犯臺州。吳英向塞提督提出應敵對策:“陽修毛坪山徑,潛引兵間道自仙居襲賊后。”兩軍在黃巖半山嶺發生激烈交戰,“英偕游擊曾承等冒矢石前進”,斬殺多名敵將,遂復黃巖,后又率軍收復太平、樂清等縣。吳英遷升中軍參將。 康熙十五年〔1676年〕,貝子傅拉塔率清軍抵溫州城外,擬收復溫州。曾養性率數萬分五路夜襲清軍大營。面對敵人的夜襲,吳英建議“令諸軍棄營據險”,并自告奮勇率五百將士“抄伏敵后”,占據大洋山,阻其要道,與敵展開殊死之戰,“身中數創”,直至黎明時分援軍到達。此次戰斗,“斬獲無數”。緊接著又“遂賊至溫州城下”,雖“銃傷馬顛”,依然是奮起戰斗,“刃十馀人”,“奪賊馬以戰”。傅拉塔贊揚他“以一身當數萬眾”。經過這次戰役,耿氏精銳殆盡。9月,康親王杰書率大軍進入福建,耿精忠投降。吳英在平定耿精忠叛亂的戰爭中立了大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升任副總兵官。后又升任同安總兵官。 |
其它熱圖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