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林正棠:
《龍船歌》的傳承人
“后門杉樹幾千年,請得魯班來造船,造得船來水上走,劃船弟子保安康……”一提起《龍船歌》,林正棠忍不住唱了起來。
據林正棠介紹,三元《龍船歌》距今已有300多年,是中原文化與本地文化相融合的產物,現存100多首曲目,至今還在三元區、梅列區及周邊鄉鎮一帶傳唱。老林回憶說,他年少時,每逢端午節,城關沙溪河畔那座擁有500多年歷史的太保廟就會異常熱鬧,大伙兒涌到廟里練習《龍船歌》,以便在賽龍舟時詠唱。
“我是受到別人的刺激,才下決心來收集和整理《龍船歌》的。”林正棠笑著說。他說,一次朋友聚會,有人提及《龍船歌》時說,“這么好的東西,怎么就沒人出來整理呢”。說者無心,聽者有意,2007年,林正棠退休,有了閑暇時間,他立即組織民俗愛好者一起收集整理和修編三元城關民俗文化。
老林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籌辦三元民俗文化理事會,而后,收集整理《龍船歌》,歷時2年,終于在2009年端午節前把《龍船歌》所有曲目編印成冊。隨后,理事會組織愛好者練習和傳唱《龍船歌》,目前已有30多名愛好者加入理事會。為了能讓這份珍貴遺產傳承下去,林正棠還積極為《龍船歌》申遺,2010年《龍船歌》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并正式申報省級非遺。
近幾年,林正棠和理事會成員還一起修編了反映三元城關歷史風土民情的《重遷廟記》《三元城關太保廟史略》《三元城關厝宅簡略》《三元古代歷史人物簡錄》等資料。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5-04-01莆田清明節做“龜” 俗語濃縮節日民俗的精華
- 2015-03-23永春獨特的“逐火把”民俗
- 2015-03-23武夷山吳屯鄉舉行傳統民俗——蠟燭會
- 2015-03-12陳靖姑民俗文化旅游節在榕啟幕 主場首次移師臺灣
- 2015-03-11思明區中華街道舉辦“美麗中華 與愛同行”民俗文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