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戲代表作《狀元與乞丐》(資料圖)
東南網3月17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陳小芳)走遍市區音像店和書店,卻買不到莆仙戲碟片,難解外地經商游子的思鄉情懷。考慮市民的要求,莆田市文化部門已從今年開始對莆仙戲進行搶救性錄制,屆時市民在市面上可買到正版銷售的莆仙戲碟片(詳見本報3月11日P04版及昨日P08版的報道)。
昨日,不少讀者致電本報新聞熱線95060,稱除莆仙戲外,包括十音八樂等其他傳統文化的音像資料也基本上空白。
市民:本土文化音像難尋
李大爺是一名退休文化工作者,看了本報關于莆仙戲碟片的報道后,李大爺提出,其他關于莆仙文化的音像資料市面上也幾乎找不到。李大爺說,莆仙戲碟片在一些較偏的地方還可以購買到,但像十音八樂等其他體現民間文化的碟片,市區或者是鄉下都是看不到的。
昨日上午,記者走訪了市區和涵江的幾家音像店及書店,發現情況確實如李大爺所說。文獻路上的一家音像店店主王女士告訴記者,市區莆仙戲碟片因銷量不大,所以各店都選擇下架。“但像十音八樂,或者是記錄莆仙其他民間文化的音像資料,即使想賣也沒有貨源。”王女士說,這些碟片并沒有正規的發行機構,市面小攤上賣的也只是民間自行錄制的,十分粗糙。
部門:已著手錄制莆仙文化紀錄片
莆田市作家協會副會長黃黎晗對李大爺的反映也表示認同。黃黎晗表示,錄制成為音像資料需要專業的團隊,精致的后期制作,甚至是專門的錄影地點。“這些并不是民間能夠自備的。”黃黎晗認為,市民如果想要在市面上看到莆仙文化的音像資料,還是需要依靠文化部門牽頭組織的。
莆田市文管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十音八樂在莆田是非常活躍的文化形式,幾乎每個社區都有自彈自唱的老年團隊,并沒出現像莆仙戲那樣需搶救的程度,所以部門還未有計劃錄制。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文化部門已聯合圖書館及相關單位,開始拍攝大型紀錄片《莆仙文化》。據了解,該紀錄片分為20集,收錄了莆田民間各類傳統文化,目前正在錄制鬧元宵的部分。工作人員說,紀錄片預計在年內可以完成拍攝,但是后期制作還需要較長時間。
相關新聞
湄洲島《平安號》舞臺劇擬6月推出
海都訊 昨日,記者從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了解到,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已注資2000萬元,組建湄洲島天妃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并邀請總政歌舞團專家指導,打造以現代光電技術為特色的《平安號》舞臺劇,豐富湄洲島的旅游業態,弘揚媽祖文化。據悉,該劇有望在今年6月開始正式與游客見面。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平安號》舞臺劇主要講述與媽祖信仰有關的朝圣之旅,將會打造成一個以現代光電技術為特色的文化精品工程。 (陳盛鐘 林群華)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3-17做傳播先進網絡文化的“陽光達人”
- 2015-03-16湖里街道星月文化志愿服務隊成立 市民可申請加入
- 2015-03-12陳靖姑民俗文化旅游節在榕啟幕 主場首次移師臺灣
- 2015-03-11文化軟實力打造“四個全面”硬實力
- 2015-03-11時有大師 文化豈能不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