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島祖廟山上屹立著一尊高達14.35米的媽祖石像。
每年農歷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湄洲祖廟都要舉辦隆重的祭典。
東南網1月2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陳榮富 文/圖)
立德行善,書寫媽祖大愛情懷
隆冬時節,盡管湄洲島上海風習習,寒氣襲人,但遠道而來的信眾仍絡繹不絕。位于湄洲島北部的媽祖祖廟,香煙繚繞,鞭炮聲不時響起……
信眾之中,有來化解心結、祈求平安的,有組團來謁祖進香的,也有來還愿謝恩的。
“只要心存善念,像媽祖那樣立德行善,必定會得到護佑。”在祖廟內引領祭拜的一位義工說。
每年春節前后,莆田各地的媽祖宮廟都要舉辦“送溫暖、獻愛心”活動,為附近的孤寡老人、貧困戶送去衣被、糧油和慰問金。
連日來,湄洲祖廟董事會及義工們正在忙節前慰問事宜,準備聯合島上的14個分靈宮開展全島性的慰問。董事長林金榜說,送溫暖已成為祖廟一年一度的慣例,旨在弘揚媽祖立德行善的大愛精神。
“早期人們信仰媽祖,主要是為了祈求海上平安。”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副秘書長兼學術部主任周金琰說,后來隨著媽祖故事和顯靈傳說的不斷傳播,媽祖的神化功能得到一步步提升。
宋代《莆陽比事》載:“宣和五年,路允迪使高麗,中流震風,八舟溺七,獨路所乘,神降于檣,安流以濟。使返奏聞,特賜廟號‘順濟’。累封‘夫人’。”
這則“神女護使”的故事,使媽祖從民間信仰的地方性神祇變成朝廷認可并加以褒獎的全國性神祇,確立了“海神”的合法地位。此后,各地紛紛建廟祭祀。清代皇帝還頒詔各地“春秋諭祭”,編入國家《祀典》,媽祖祭典成為國家三大祭典之一。
如今,每逢農歷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九月初九媽祖升天日以及重大節慶日,湄洲媽祖祖廟都要舉辦隆重的祭祀活動。2009年9月30日,“媽祖信俗”被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標志著媽祖文化正式成為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
“媽祖文化的核心就是立德、行善、大愛,弘揚媽祖文化,就是傳播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中華媽祖交流協會常務副會長林國良說。
如今,在莆田,“爭當媽祖人、勤做公益事”已成為各個媽祖廟義工的自覺行動。
2012年,在中華媽祖交流協會和媽祖文化交流中心的倡導下,莆田、福清等地的150多個媽祖宮廟相繼成立了媽祖義工服務隊,立德、行善、做公益蔚然成風。他們以點點善事,匯集成愛的洪流,譜寫出媽祖立德行善的新篇章。
莆田城區的文峰宮義工在開展扶貧濟困的同時,組織曲藝團,常年義務在社區巡回演出;
涵江區江口鎮新墩福惠堂媽祖義工隊成立了留守孩子活動中心,解除在外經商父母的后顧之憂;
秀嶼區馬廠村村民詹金爐,原在外經商,后回鄉創辦了媽祖文化交流中心,建起媽祖閣和農家書屋,發起組建媽祖義務隊,投身媽祖文化研究和公益事業,在當地成為美談。
“媽祖文化的核心價值就在于人文關懷,小小善舉,也是傳遞大愛。”詹金爐說。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1-16傳遞依法管網正能量
- 2015-01-15八閩好家風傳遞正能量 網友點贊八閩家庭文化藝術節
- 2015-01-14三明中級人民法院碩士志愿服務團傳遞司法正能量
- 2015-01-14出國游記得帶上“正能量”
- 2015-01-13建甌:鼓勵更多人參與心理援助 匯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