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老先生正在講述當年互愛巷16號大院的故事
鄰居照料獨居老人襁褓嬰兒
勸導不良小青年懸崖勒馬
上世紀80年代初,互愛巷16號大院里住著20戶左右的居民。人多房擠,一家四口擠在一間12平方米的屋子里很常見,有些家庭甚至四代同居一室。“我叔叔(謝伯芳)和嬸嬸上班去了,我的兩個堂妹就由隔壁的李大嬸來照料。”謝老說,“還在喝奶的孩子,餓哭了,隔壁的李大嬸就會熬米湯喂給孩子,抱著孩子哼兒歌,就像是對自己的孩子一樣。”謝老回憶道。
那時候院子里,還住著一個叫林耀西的獨居老人。“他兒子和兒媳在上海工作,老人家身體不好,吃藥打針什么的都是靠院子里的人來照顧。”在謝老的記憶里,院子里的頭號好心人是一個叫林傳奇的人,“他曾是抗美援朝的戰士,力氣比較大,身為搬運工的他,對院子里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主動攬在身上,經常背老人家去看病什么的。”
謝老說,院子里曾有個小青年,比自己小5歲左右。“他父母離異,跟隨父親生活,而父親工作流動性大,沒人管,他就沾染了社會上的不良風氣。”謝老皺著眉說,“他有過幾次偷竊行為,被派出所查出,一度被列為幫扶對象。”
慶幸的是,院子里的退休老人主動找這位小青年談話,“玉英姨有一次發現他帶回一些來歷不明的碎銅片,就主動去啟發開導他,最后他認識到錯誤,把銅片還回去了。”除此之外,善良的老人家們,還經常給他送錢送糧,安排生活。院子里的好心人,幫這位小青年找回缺失的父愛和母愛,最終感化了他。“他后來繼承了父親的手藝,學做木工,主動修繕院子里的地板。”
幫鄰居搬家打制家具
推薦待業青年考專科學校
年輕時,謝老在木材廠、瓷器廠都工作過,還寫得一手好字。“一些學校、政府等單位的門牌牌匾都是我寫的。”謝老說,“寫牌匾之前,我會在院子里聯系一下。有時候就直接在院子里釘木板、刷油漆,金珠姨的兒子會來幫忙。”
謝老很感謝當年的鄰居們,“油漆味道很重,若是放在現在,鄰居們早就去物業投訴我了。”謝老笑著說道。
后來,經常為鄰居們打針、開藥的醫生王玉明搬家。謝老主動幫王玉明裝修,設計并制作家具。“他比我大十來歲,人也挺好的,幫助過不少人,我有那個手藝,就主動幫他做了家具。”
同在院子里生活的林文當時沒工作,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同齡人打拼事業。得知林文擅長日語,惜才的謝老父親,就向一個朋友推薦了林文。“當時國家正在恢復經濟發展階段,很需要懂外語的人才。”謝老說,“我父親推薦林文去考一個專科學校,這改變了林文一家的生活,聽說,他后來成為日本一家公司的駐中國代表。”
心懷感恩的林文,不忘伯樂之恩。“大概5年前,林文回來約以前住在16號大院的幾戶人家聚會吃飯,想報答一下大家當年對他們一家的幫助。”謝老感嘆道,“由于一個叔叔過世,我沒能赴約。不知道林文現在過得怎么樣了。”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9-10長泰縣開展中秋節鄰里守望社區志愿服務活動
- 2014-09-09廈門市第八屆和諧鄰里節走進金雞亭社區 萌娃笑翻現場
- 2014-09-02泉淮社區寶翠苑小區:小區百家宴 鄰里一家親
- 2014-08-29長泰縣將開展中秋節鄰里守望社區志愿服務活動
- 2014-08-21廈門市第八屆和諧鄰里節暨道德模范故事匯走進海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