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鄉訊 作南音 創燈謎
民俗專家雷永鍛獲贊碼頭“活字典”
雷永鍛在紙上寫下即興想起的字謎。
東南網9月9日訊(南安商報見習記者 何雪蓮 通訊員 李真真 文/圖)在成功中學,他用閩南語教學生吟誦詩詞;在碼頭南音協會,他吹拉彈唱,樣樣精通;在元宵燈會,他帶著一群字謎愛好者,想出各種燈謎供村民競猜……
他就是南安民俗專家雷永鍛,36年來,不斷地扮演各種角色。
“雷老師就像碼頭的一部活字典。”昨日,記者在碼頭鎮采訪時,許多村民這樣形容雷永鍛,他們中很多人曾多次打電話向雷永鍛請教各種問題。
退休發揮余熱編寫《碼頭鄉訊》
1978年-2009年,雷永鍛一直擔任著碼頭鎮文化站站長一職。退休后,他依然難以舍下工作,不斷發揮著余熱。
5日15時許,記者來到雷永鍛的辦公室,他正在整理一些資料。
“這是《碼頭鄉訊》,里面有很多碼頭鎮的文化歷史、民俗歌謠等。”雷永鍛告訴記者,編寫鄉訊時,他查閱南安縣志,走訪村中老人,與村民座談,收集他們的故事。
在向記者講解碼頭文化的時候,雷永鍛對歐陽詹和高蓋山四景十二奇等各種故事如數家珍。
“我沒有懂得很多,我也有很多不懂的要向別人請教,還有很多知識需要學習。”當聽說有人評價他為“活字典”時,他急忙解釋。
文化站站長怎么能不懂南音
閑聊中,他跟記者講起了與南音的不解之緣。
“剛工作的時,我對南音是一竅不通,但一個文化站站長怎么可以連南音都不懂啊!”雷永鍛告訴記者,那年他29歲,開始認真向南音老藝人學習,看著他們吹拉彈唱,自己一項一項用心地揣摩,然后反復練習。
現在,雷永鍛吹拉彈唱樣樣精通,二胡、琵琶、嗩吶、洞簫各種樂器信手拈來,還會自己寫詞編譜。“1997年香港回歸,我自己編曲作詞,寫了《香港回歸》的南音曲,詞牌名叫沁園春。”雷永鍛說,這個南音曲獲得了南安市第五屆南音大會創作獎。
“雷老師在研究南音文化方面,是個專家。”隨行的鎮干部告訴記者,雷永鍛是南安市南音協會常務理事和南安市南音研究會常務理事。
“每到假期和周末,雷老師都會去碼頭中心小學,教南音興趣班的學生學習南音。”鎮干部說。
帶頭原創碼頭元宵燈謎
“春雨后草橫生,你們猜一個字。”采訪中,雷永鍛即興想到一個字謎,他在紙上寫了下來,讓記者等人猜,幾分鐘后,猜來猜去,幾個人都沒猜對。
“是‘奉’。”雷永鍛說,“你看下雨了,看不到陽光,‘春’字下面就少了‘日’,草這樣不就是橫著了嘛!”他一邊說著,一邊在紙上寫出來。
雷永鍛介紹,元宵節都會有猜字謎的活動,碼頭也不例外,不過,碼頭元宵燈謎是碼頭字謎愛好者自己想出來的,也算是一個特色。
“他一直在為鎮里默默奉獻。”談起雷永鍛,碼頭鎮宣委林連東稱贊說,“他退休后還一直堅守崗位,為鎮里解疑答惑,我們都很感激他啊!”
“都是家人的支持。”雷永鍛說,退休后,為鄉里鄉親服務都是義務的,而背后支撐他做下去的就是自己的信念和家人的支持。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7-14唱南音做花燈 家長孩子一起學做非遺傳承人
- 2014-06-26泉州師院大學生愛南音 自拍《新三千兩金》微電影
- 2014-06-17泉州南音與西安鼓樂同臺 “音樂活化石”演繹唐宋風
- 2014-05-12泉州南音:隨“海絲”漂洋過海的唐宋音樂遺響
- 2014-05-04泉州南音“大咖”組團廈門“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