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全榮 文/攝
河口老街江西省鉛山縣河口鎮,與景德鎮、樟樹鎮、吳城鎮并稱江西四大名鎮,號稱“八省通衢”。河口鎮位于鉛山縣境北部,東與鵝湖鎮為鄰,北隔信江與新灘鄉相望,東南臨武夷山黃崗山脈分水關。明嘉靖年間,河口古鎮手工業發達,水路直通鄱陽湖,商品交換的擴大促進了沙灣市的繁榮。到了清乾隆年間,河口進入鼎盛時,閩浙皖贛川廣荊蘇等貨物與商賈云集于此,通過信江水運線接于長江,成為江南各省特產輸出和轉運的古津商埠。
沉寂了近百年的河口古鎮,如今被復興萬里茶道的人文熱點所關注,歷史上曾有過的商業繁華與茶葉之路的歷史印記都被擦亮。鉛山縣政府對遺存在古鎮上的明清古街以及逶迤于信江南岸的商埠建筑,進行了古鎮人文空間保護與歷史文化發掘。那些曾響亮過的商業街區符號“一堡、二堡、三堡”,成為當地萬里茶道文化遺產的保護對象。
在河口古鎮,我們能尋覓到與茶路歷史相關的蹤跡。鎮內小河蜿蜓迂回,一座座青石橋橫跨兩岸,增添了小鎮的水鄉情調。沿江碼頭的碑石上,字跡歷歷可見,令人回想起當年“貨聚八閩川廣,語雜兩浙淮楊,舟楫夜泊,繞岸燈輝”之盛。古鎮北面是有名的九獅山,為縣北門戶,又稱龍門。山下江水深不可測,據說從這里可以直達龍宮,現鐫刻在峭壁上的“龍門第一關”五個大字仍清晰可見。
明代末年,江西東南部的種茶業興盛,制茶技術發達,由此產生了大量的民間茶歌舞。茶歌茶戲一傳到河口鎮,就與當地的民間文化融為一體。贛調茶歌風格歡快,形成了江西獨特的采茶戲流派。如今在毗鄰的武夷山,仍然能聽到許多來自江西的采茶歌舞。河口鎮的繁榮一方面得益于江南地區的經濟發展,一方面受助于河口水運條件的優越。贛、閩、浙、粵、鄂、湘、皖等地盛產的產品匯聚河口,銷售最大宗本地紙、茶,也在此集散和轉運。明清古街和眾多的古建筑遺存,就是當時河口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的歷史見證。
河口鎮是我國古代城市建設中具有 “街巷制” 的獨特性。街與巷的商業空間和民居空間結合得很巧妙,一改唐代以來城鎮建筑的“里坊”(行政居住空間)和“街市”(商業集市空間)的格局。河口古鎮集商鋪、旅館、民宅、躉貨倉儲于一街。那長五里、寬兩丈的青石板和麻石板鋪砌的大道,留下的無數車轍記錄下當年小鎮的繁榮。街道兩邊還有許多舊店鋪,如金利合藥行等,這些建筑多保持了明、清建筑特色。河口古鎮的民居,無論是建于古街之上,還是坐落于它處的,都薈萃了江南明清民居住宅建筑藝術的精彩工藝,體現了我國建筑文化獨特的裝飾方法和布局方式。河口古街上店屋多數磚木結構,店面常加木雕、磚石雕或彩畫等裝飾,其中,以紙號、茶行、銀樓、錢莊、藥店、綢緞店最為豪華富麗。
河口古鎮作為茶葉之路的必經之埠,有不少文字記載。《中國近代對外貿易史資料》記載:“(明清)河口是一個繁華的大都市,茶行林立,全國各地茶商云集于此,許多茶商就在河口收購茶葉,不再前進了”,“中國各地商人都到河口購茶葉,或者把茶葉運往其他各地”。同時,現有史料表明,贛閩山區是中國紅茶的發源地,茶葉因在河口集散,故名“河紅茶”,是受到海外青睞的名牌產品。《鉛山鄉土志》稱:“河紅繁盛之時,商家買辦,每年數百萬金。”河口還是制茶的技術中心和人才中心,當時閩、皖等省和廣豐、玉山等縣的茶葉都需運到河口精制。清朝康乾時期,河口從事茶葉加工的人有3萬之多,“河幫茶師”享有盛名。河口這個明代初年只有二三十戶人家的地方,到明末清初,已是“舟車四出,貨鏹所興”的工商市鎮,居民中“主戶十之三,客戶十之七。”
連接閩贛古道的河口鎮,不知見聞了多少與閩茶貿易的往事。特別是北方、中原、江南的名商巨賈,紛紛來到河口鎮,用富足的銀子采購他們享通諳熟的商貨買賣。在時代發展的進程中,古老的交通方式和運力方式漸漸被公路、汽車取代。喧鬧的河口鎮沉寂了。河口明清古街在風吹雨打的歲月里日漸老去,許多古建筑已失去當年風采。與風雨相偕數百年的河口古街,那些現存下來的碼頭、商埠、商號、倉躉、古巷、老街,依然在向后人展示作為萬里茶道水上啟運站的經歷。
歷經無數歷史風雨之后的河口古鎮,終于迎來了復興萬里茶道的機遇。近年來,鉛山縣委、縣政府和有關部門開始重視河口古鎮街區文化資源的保護,各種保護與發展古街觀光旅游的建議擺上了議事日程。河口鎮是鉛山縣所在地,城市建設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河口鎮的城市化氣息。
作為萬里茶道沿線的節點古鎮,沿山縣堅定了打造“萬里茶道第一鎮”品牌的信心,將借助復興萬里茶道的機遇,激活河口古鎮的資源優勢,探索發展與萬里茶道沿線城市進行區域合作的發展路子,讓閃光于信江畔“八省通衢”的這顆古鎮明珠,再次煥發“萬里茶道第一鎮”的魅力。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25名鎮名村要打好“文化生態”招牌
- 2014-03-13龍海埭尾村平和鐘騰村入評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
- 2014-03-11安溪湖頭鎮獲評“全國歷史文化名鎮”
- 2014-03-11福建省寧德杉洋鎮等19村鎮獲評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
- 2014-03-04福建省將改造提升10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景觀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