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8月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徐占升)7月29日,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編的《福建省志 政府志》通過專家的審查驗收,正式交付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這是我省繼《人口和計劃生育志》等出版后,又一部交付出版的省志。
據了解,2005年我省啟動第二輪修志工作以來,特別是近年來,全省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地方志工作,把方志編修作為地方文化建設的重要基礎工作來抓,列入規劃、擺上議程、抓好落實,截至目前,第二輪省志分志已出版或通過驗收的有33部,占總數82部的40%;已完成總纂評稿或進入一、二審的15部,占18%。全省計劃編纂的93部市縣(區)志,已出版或交付出版16部,占總數的17%;已通過或正在審查驗收19部,占總數的21%;已開過評稿會16部,占總數的17%。全省二輪修志總體進展過半,并呈現加快推進的良好勢頭。全省9個設區市、58個縣(市、區)開編了地方綜合年鑒,開編率為72%。
在抓好志鑒編修的同時,我省方志機構按照進一步開發利用地方志資源,多出成果、服務社會的工作思路,著力抓好特色志書編纂工作,逐步形成了方志文化系列成果。《辛亥革命福建英杰圖志》《三坊七巷志》等志書作為貴重文化禮品,在省領導參訪臺灣期間贈送臺灣重要人士,體現出良好的社會效益。前不久,省方志委與省委文明辦、省婦聯聯合開展《福建家訓》出版發行,社會反響較大。停滯多年的《福建通鑒》編纂工作重新啟動,目前進展順利。同時,還啟動編纂《福建壽山石志》,正在謀劃編纂《福建客家志》、《福建茶志》等,以及閩臺舊方志集成工程等。
另外,各級地方志工作機構通過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多形式、多層次地為社會各界服務,逐步擴大了地方志工作的社會影響。各市縣(區)積極發揮地方志工作優勢,服務大局服務社會。廈門市參與紀念特區設立30周年系列活動。三明市協助做好第二十五屆世界客屬聯誼會工作。泉州市方志委將地情教育進黨校,還編纂系列圖書積極宣傳“東亞文化之都”。寧德市為市政府向國家質監總局申報“寧德大黃魚”地理標志產品提供資料。建甌市方志委開展地情教育入校園活動,宣傳當地歷史文化。南靖、永定、華安等縣方志委為“福建土樓”申報世遺做了大量工作。武夷山、建甌、仙游等利用史志資料促進當地旅游建設。這些,都為福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益的歷史借鑒和文化支撐。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6-16華安縣馬坑鄉和春村入選福建省歷史文化名村
- 2014-05-21首批9個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公布 泉州西街中山路上榜
- 2014-04-04為了“閩南第一村”的傳世之美 敬畏自然機理敬畏歷史文化
- 2014-03-14三明歷史文化名村和傳統村落將得到有效修復和保護
- 2014-03-11安溪湖頭鎮獲評“全國歷史文化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