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漳州4月4日電(賴俊文)這是漳州市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筑群----龍海市東園鎮埭美古村落,由276座古厝組成,“開漳圣王”陳元光的第31世后裔陳仕進在此開基立業。其中49座是明清時期的建筑,距今有560年左右的歷史。古厝群規劃整齊、布局合理、工藝精湛,四周被水圍繞,特別是硬山式曲線燕尾脊讓古厝群從遠處看過來,就好像有無數只燕子棲息在水上。這是閩南地方傳統民居的典范,是閩南紅磚建筑裝飾的一個縮影,被譽為“閩南第一村”。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福建省十大歷史文化名村創建點,當地對埭美村作了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目前已經啟動河道清淤,發動群眾自行拆除菇房及其它臨時構筑物。3月26日,福建省副省長、省宜居環境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陳冬來到這里考察調研,現場與當地干部群眾交流,并對埭美古村落的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及其自然機理、區域特色、文化傳統和歷史記憶的保持、保護與彰顯等,提出了他的看法,殷切之情溢于言表。
自然機理就像我們皮膚一樣,不要輕易拿去挖掉一塊
陳冬說:一定要保持這個地方的自然機理。比如說,就是現在已經做了駁岸,大部分的駁岸應該是生態駁岸,這個駁岸你去體會一下,它能呼吸的,它是腎、是肺,能呼吸的自然的駁岸。包括清淤,你也要研究清多少,清淤不是說所有的淤清掉都是好的,有該保留的,這個自然的機理你要給它保護好。就是一草一木都要珍惜,一樹一井都要懂得保護,就是老陳他們過去怎么生活的,那種感覺還要出來,不要讓人家感覺我們是造假,造景。就是怎么把它造得非常自然,人家看不出來是造景,但又是造的,造了隱蔽在后面,看不出人工的痕跡。機理啊,就像我們皮膚一樣不要輕易拿去挖掉一塊。
一點一滴喚醒歷史記憶,保持靚麗村姑形象
陳冬說:這個地方的區域特色、閩南特色要出來,文化傳統和歷史記憶要有,古厝、古樹、古橋、古井、古道、古船,還有這個古家具,應保盡保,保護第一,搶救第一。這個地方可能今后是閩南生態文化保育區的重要的示范點,要做出你的水平!千萬不要覺得這個墻壁久了,刷新一下,而是越久越好,越古越值錢,越自然越珍貴。你這個地方不是現代的摩登女郎,是一個充滿鄉村氣息的非常靚麗的一個村姑,有歷史的積淀,把你這個地方的歷史記憶一點一滴的都要給他喚醒起來。這個地方老陳他們過去有什么印象最深的,我過去小時候在哪棵樹下聽故事最多,在哪個地方抽煙最多,在哪個地方做喜事、辦什么東西最多的,這個歷史的一點一滴給它恢復起來,這個就是你的水平。要深入調查,底細要摸得非常清楚,不能粗獷的,成功在細節,失敗也在細節。
把設計意圖隱蔽起來是很大的設計,切忌“公園化”
陳冬說:保持自然機理,不變味,不等于不建設,它背后其實要做很多工作,呈現出來更難!這是一個很高的考驗。就是把設計的意圖隱蔽起來,其實是很大的設計,它那種美是從內部溢出來的東西,不是造出來的。你看這塊規劃設計就人工化、公園化了,這個是最忌諱的。把這個地方公園化,我倒不如去漳州薌城,跑這么遠干嘛。大家一定要倍加戰戰兢兢,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對文化的敬畏,對歷史的敬畏,對自然的敬畏。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4-03-11起源于唐朝飽含美德與智慧 重唱記憶中的閩南童謠
- 2014-03-10女生節閩南師范大學男生準備36份早餐獻給班上女生
- 2014-03-07閩南方言走進廈門海滄校園 多舉措讓閩南文化薪火相傳
- 2014-02-24閩南語課將走進廈門中學校園 推廣方言從娃娃抓起
- 2014-02-05廈門春節民俗盤點 閩南特有民俗大年初二"女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