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海九湖公園一景。
東南網-福建日報7月15日訊(本網記者 蔡文原 攝) 種了半輩子水仙花,李和平沒想到家門口也成了花園。今年初,閩南文化生態走廊示范段啟動建設,閩南文化特色古厝、串聯成線的綠道與花卉苗木產業帶相融合,使李和平居住的龍海市九湖鎮頓時靚起來。
“以前,門口這條路光禿禿的,車輛一過,塵土飛揚,噪音也大。如今已鋪上綠帶,種上各種花木。”在下庵村自家房前,李和平告訴記者,這條路是漳州西環城路,機動車道、人行道均被樹木隔開,形成的四道“綠墻”有效減少了塵土、噪音對周邊居民的侵擾。
李和平的三層小樓外墻立面即將完成裝修,紅磚、白墻、燕脊、騎樓……濃郁的閩南民居元素隨處可見。
“鎮里集中征求了居民意見,對西環城路民居統一規劃、統一裝修,回歸閩南古厝特色。”李和平的房子建了18年,一直是白灰墻。隨著種花效益越來越好,他和老伴原本就打算對房子進行外裝修,沒想到政府送惠上門,每平方米補貼30元。
“重新裝修后,從外墻、窗框到屋頂,既美觀又實用,讓我找回了對古厝的兒時記憶。”李和平的兒子李志偉說,周圍環境改善了,九湖鎮的花卉產業吸引更多客商。目前,李志偉與家人承包了30畝地種小盆栽,花苗剛種下,慕名而來的廈門客商就下了訂單。
房子快裝修好了,李和平的孫子也降生了。離李和平家不到百米,就是面積近400畝的公園。公園里,閩南紅磚拼圖與現代設計元素相融合的驛站,令人賞心悅目的香樟、美人樹等高大喬木,綿延的荔枝海、楊桃林、菠蘿蜜等漳州特色果樹,讓人們暢享其中。“誰能想到,鄉鎮會有這么大的公園。以后,我可以推著嬰兒車逛公園啦。”李和平的幸福寫在臉上。
目前,九湖公園已開園,西環城市片林公園將在11月開園,兩個公園總投資近億元。“去年底,市領導深入九湖鎮水仙花原產地調研,隨之加快對水仙花基地的全面規劃,并劃定保護范圍。 (下轉第2版)
(上接第1版)這樣既有利于漳州水仙花產業健康發展,還為農業休閑觀光游奠定基礎。”九湖鎮干部陳惠勇說,今年初竣工開放的水仙花觀光棧道成為閩南文化生態走廊上的亮點工程。
“我們村是水仙花基地核心區。目前,按照‘閩南風、漳州味’的要求,村里全面亮化美化,配套建設了130畝的鄉村公園、3個老人活動場所。”田中央村主任陳國誠對村里的發展信心滿滿。
近年來,漳州緊扣“田園都市,生態之城”發展定位,在九龍江市區段南岸規劃建設總面積3.25平方公里的閩南文化生態博覽城。同時,規劃建設全長153公里的閩南文化生態走廊。
以生態走廊建設為契機,漳州積極推進沿海防護林、城市森林、郊野公園、濕地公園、森林公園和文化生態走廊等六大工程,一批富美鄉村不斷涌現。目前,平和縣文峰鎮三坪村等6個村入選農業部“美麗鄉村”創建試點村,漳州高效農業型美麗鄉村建設被列為全國十大模式之一。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7-08海滄:盯促結合治“兩違”,實現“百姓富生態美”
- 2014-07-03永泰新增9個國家級生態鄉鎮 僅有3鄉鎮未獲命名
- 2014-07-02涵江增建6個街頭景觀公園 讓市民享受更多生態福利
- 2014-07-012014生態文明報告:福建第一 北京跌前3河北墊底
- 2014-06-25寧德市四個行政村獲“省生態文化村”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