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該石道步行,便可通往石拱橋
市民發現一座完整廢棄石拱橋,村民稱是泉州古時通往福州的必經之路
東南網4月27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曾小琴 陳斯紅 謝楊 文/圖) 在泉州洛江馬甲田園間,來此游玩的市民陳先生偶然發現一座完整的廢棄石拱橋,該橋通往孝貞牌坊和順濟宮。一貫對歷史感興趣的他隨口一問,村民稱這就是泉州古時通往福州的必經之路。4月25日,陳先生撥打海都熱線通968111,希望在記者的幫助下,能揭開這座拱橋的真實歷史,看其是否就是村中代代相傳的泉榕古道。
對此,泉州文史專家鄭煥章表示,史料中并未明確記載,還不能確認這就是泉榕古道,但若真如村民所猜測,那么此古道的歷史將比洛陽橋還長,至今已有近千年。
【發現】田間藏古道遇河建拱橋
4月26日上午,海都記者來到洛江馬甲蔡內村,穿過成片農田,順著村民手指處望去,并未見到所說的拱橋?!皳Q個角度看看”,在村民的指點下,記者從側方望去,才發現有一座窄小的石砌拱橋,隱藏在雜草覆蓋下,橋下可見溪流水涓。
村民杜先生介紹,由拱橋連通的兩側古路,就是村民代代相傳的泉榕古道,洛陽橋未建造前,這里是泉州通往福州的必經之路。
“過去,古道是石階路,路面被來往的人踩得光滑”,杜先生彎下身指著石階說,“每個臺階都有一米左右寬,窄的也有半米?!碑敃r修繕古道時,剛好碰到一條溪河,于是便建起拱橋,杜先生回憶,他們小時候常到橋下取水。
道光《晉江縣志》寫道:“其南尤陡絕,勢如隔限前后,故曰‘朋山嶺隔’。古洛陽未有橋時,避險者從此到白虹山,左入仙游以通省會”。隨行的泉州文史專家鄭煥章稱,史料并未明確提到這條道路是泉榕古道,且泉榕古道作為主干道,應該比較寬闊,至少能行馬,而這條路比較窄。如果這條古道建于洛陽橋之前,那么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由此可猜想當時從泉州城到福州,需翻越清源山,通過雙陽、河市、馬甲、羅溪,再進入仙游,才可到福州。
已廢棄的石拱橋,被野草覆蓋,下有溪流,村民稱此路段就是代代相傳的泉榕古道
【求證】依據1:族譜記載,孝義牌坊立于泉榕古道
村民口中的古道是泉榕古道嗎?為此,熱心村民帶著一行人,重走古道遺跡,試圖尋找佐證。
沿著古道行走,跨過拱橋,步行100多米,可見孝貞牌坊,牌坊上清道光皇帝的圣旨碑、石柱、柱上的龍、麒麟等雕刻依然清晰可見。
村民杜丕量介紹,牌坊是用于紀念明朝村民杜氏祖姑杜晦。杜晦曾是一名農村女子,為照顧家庭,終身未嫁。她去世300多年后,清道光皇帝下旨彰揚,并立牌坊在要道上,供人瞻仰?!肮艜r候,牌坊前,騎馬者要下馬,坐轎者得下轎”,杜丕量稱,前幾年遍布海內外的族中后裔花500多萬,為她建陵園,仿制貞義坊,新建貞義祠,弘揚其孝道。
杜丕量翻出杜氏族譜介紹,族譜內提到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林中士蕉林公將杜氏祖姑事跡上表皇帝,道光皇帝聞訊后,下圣旨立坊。后來,蕉林公奉旨在泉榕古道后梧段建“孝義坊”,供世人瞻仰。
鄭煥章認為,這條古道是否為泉榕古道,杜氏族譜可作為研究參考。
跨過石拱橋,步行約100米,便可見孝貞牌坊立于道旁
依據2:泉榕古道流傳泉莆界碑故事
杜丕量還講述了一個有關界碑的故事。
相傳元朝時,晉江縣和仙游縣要立界碑(備注:以前馬甲屬于泉州府晉江縣北部),雙方主官約定:雞鳴時,雙方派人從自己的縣城同時出發,兩人相遇之點,就是碑界所立之處。當時,晉江到仙游必經泉榕古道,雙方各派人監督對方,以公雞打鳴為出發時間,后來,兩人相遇時,界碑竟在仙游界內(此處現俗稱“百二畝”)。
百思不得其解,仙游主官以為是晉江方面做了手腳,可一查,問題出在雞鳴時間不同。原來,泉州沿海一帶,公雞打鳴以海水漲潮為準,一般凌晨兩點就開始啼叫,俗稱“水漲雞”,而莆田公雞則是寅時啼叫,即凌晨5點左右,其間兩者相差近3個小時,因此造成路途差距。
去年剛翻建的順濟宮與泉榕古道關系密切
依據3:古道建順濟宮供奉三女神
蔡內村擁有七八百年歷史,而且去年年初翻建的順濟宮,與這條古道密切相關。
負責宮廟翻建的杜旋歸老人稱,宮廟內供奉了3位女神,分別是“海上女神”媽祖林默、陳靖姑和蘇夫人。陳靖姑,唐代人氏,是閩北、浙南一帶民間信仰的“陸上女神”,“馬甲地處山區,山勢較險峻,古時野獸、蛇蟲多,供奉陸上女神,以鎮境保平安”。而蘇夫人信仰發源于泉南紫帽山。據村民所說,蘇夫人信仰早年傳播到馬甲。
因蔡內村與莆田仙游相鄰,古驛道交通便利,附近有河流,途經者眾多,因此先人在此蓋宮殿,供奉3位女神。歷代以來,媽祖的封號最高,直至于“天上圣母”,因此,這個宮殿便以順濟宮命名。
泉州海交館研究員李玉昆介紹,與其他媽祖宮廟所不同,蔡內順濟宮同時供奉3位女神,確實不多見。他猜測,一般而言,人走到哪,信仰就帶到哪,信仰的傳播,很多是沿著主道。李玉昆進一步解釋,經過主道者,多在此歇腳,于是建宮廟于此。如遼寧錦州媽祖廟,便是浙江和福建茶商所建,而寧波媽祖廟,則是泉州一船商曾在海上遇難時發愿,后來安全脫離,捐出自己的房子建了宮廟。
“所以很有可能,這里先有古道,后才有順濟宮廟”,李玉昆猜測,這條古道很有可能便是泉榕古道的一部分。
相關新聞>>>
泉榕古道已荒廢多時
“其南尤陡絕,勢如隔限前后,故曰‘朋山嶺隔’。古洛陽未橋時,避險者從此到白虹山,左入仙游以通省會?!钡拦狻稌x江縣志》記載,洛陽橋建成之前,泉榕古道是泉州通往福州驛道的必經之地。古道旁有一座供奉媽祖等三尊女神的順濟宮,或許見證了媽祖文化是如何通過古道陸路傳播的。
歷史悠久順濟宮 百年簽詩牌仍存
現址位于洛江馬甲蔡內村的蔡內順濟宮在原址幾經修建,如今已煥然一新。蔡內村83歲的老人杜祥鵬回憶,村內老人代代相傳,原本的順濟宮大概修建于宋末元初,距今700多年,是泉州內陸地區較早的順濟宮之一。
史料記載,“順濟”二字緣自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給事中路允迪出使高麗,在海上遇風跪求媽祖救護,脫險后回國復命,徽宗皇帝聞奏,賜廟額“順濟”。南宋期間泉州天后宮建成后,初也稱順濟宮。后來歷代皇帝對媽祖有過多次褒封,隨著封號改變,元、明時期媽祖宮多改為天妃宮,清又多改為天后宮。泉州海交館研究員李玉坤說:“順濟宮極有可能修建于宋代。”目前泉州一帶稱為順濟宮的媽祖宮,還有一個可能始建于宋、元時期的蟳埔順濟宮。
在蔡內順濟宮內,保存最完整的是輾轉到杜丕量老人的父親手中的簽詩牌,長長的木牌上寫著27首順濟宮簽文,木牌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在宮外,曾有明朝嘉靖年間七省巡按陳瑞山所樹的旗桿和所立的碑座。
主祀三尊女神 或見證媽祖陸路傳播
順濟宮主祀三尊女神——天上圣母媽祖、順天圣母陳靖姑和衍圣崇福夫人蘇姑,被當地老百姓稱為大媽、二媽和三媽。 李玉坤分析:“這不是唯一一座同時供奉三尊女神的廟,但其他地方的廟大多是把當地守護神一起供奉。而這三尊女神不只是守護神,可能是一種宗教文化傳播的見證。“在順濟宮內石柱上,村民們將原本的幾對對聯雕刻上去,其中一對寫道:“自宋迄清數百年馨名益著,由莆及晉四六都人物安康?!倍畔轾i老人揣測,這應該是媽祖文化通過陸路傳播的見證,上聯寫的是傳播時間,下聯則寫傳播地點。村民們認為,媽祖文化通過這段陸路傳播,與從順濟宮前穿過的泉榕古道不無關系,但泉榕古道今已不存在。
杜旋歸老人帶記者一行走在鄉間小路上,依稀可見早已被磨圓的石頭鋪就的古道。“古道寬度大概只有80厘米到1米,兩個人迎面走來都得讓一下?!崩先诉呑哌呎f,連接古道的,還有一座連名字也沒有,但可能已經存在上千年的石拱橋?!爱敃r人們在古道上來來回回,人走到哪里,信仰就傳播到哪里,而且陸路信仰傳播很多是沿著交通要道。”李玉坤說。杜丕量老人提出,順濟宮祀奉陸上女神陳靖姑,很可能和蔡內地處山區,山勢較險峻,猛獸蟲蛇多有關系,所以人們在往來的旅途中供奉陸上女神,鎮境保平安。
□早報記者 許鈸鈸 文/圖
(來源:東南早報)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4-25石獅全國文化先進市接受復查
- 2014-04-25泉港打造六大文化品牌 提出“六個一”構想
- 2014-04-25我省首個海洋文化特色法制教育基地在海滄區成立
- 2014-04-21晉江48個親子家庭繪百米鞋文化長卷 祝福鞋博會
- 2014-04-15南安美林閑置小學設道德講堂變身文化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