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泉榕古道已荒廢多時
“其南尤陡絕,勢如隔限前后,故曰‘朋山嶺隔’。古洛陽未橋時,避險者從此到白虹山,左入仙游以通省會。”道光《晉江縣志》記載,洛陽橋建成之前,泉榕古道是泉州通往福州驛道的必經之地。古道旁有一座供奉媽祖等三尊女神的順濟宮,或許見證了媽祖文化是如何通過古道陸路傳播的。
歷史悠久順濟宮 百年簽詩牌仍存
現址位于洛江馬甲蔡內村的蔡內順濟宮在原址幾經修建,如今已煥然一新。蔡內村83歲的老人杜祥鵬回憶,村內老人代代相傳,原本的順濟宮大概修建于宋末元初,距今700多年,是泉州內陸地區較早的順濟宮之一。
史料記載,“順濟”二字緣自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給事中路允迪出使高麗,在海上遇風跪求媽祖救護,脫險后回國復命,徽宗皇帝聞奏,賜廟額“順濟”。南宋期間泉州天后宮建成后,初也稱順濟宮。后來歷代皇帝對媽祖有過多次褒封,隨著封號改變,元、明時期媽祖宮多改為天妃宮,清又多改為天后宮。泉州海交館研究員李玉坤說:“順濟宮極有可能修建于宋代。”目前泉州一帶稱為順濟宮的媽祖宮,還有一個可能始建于宋、元時期的蟳埔順濟宮。
在蔡內順濟宮內,保存最完整的是輾轉到杜丕量老人的父親手中的簽詩牌,長長的木牌上寫著27首順濟宮簽文,木牌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在宮外,曾有明朝嘉靖年間七省巡按陳瑞山所樹的旗桿和所立的碑座。
主祀三尊女神 或見證媽祖陸路傳播
順濟宮主祀三尊女神——天上圣母媽祖、順天圣母陳靖姑和衍圣崇福夫人蘇姑,被當地老百姓稱為大媽、二媽和三媽。 李玉坤分析:“這不是唯一一座同時供奉三尊女神的廟,但其他地方的廟大多是把當地守護神一起供奉。而這三尊女神不只是守護神,可能是一種宗教文化傳播的見證。“在順濟宮內石柱上,村民們將原本的幾對對聯雕刻上去,其中一對寫道:“自宋迄清數百年馨名益著,由莆及晉四六都人物安康。”杜祥鵬老人揣測,這應該是媽祖文化通過陸路傳播的見證,上聯寫的是傳播時間,下聯則寫傳播地點。村民們認為,媽祖文化通過這段陸路傳播,與從順濟宮前穿過的泉榕古道不無關系,但泉榕古道今已不存在。
杜旋歸老人帶記者一行走在鄉間小路上,依稀可見早已被磨圓的石頭鋪就的古道。“古道寬度大概只有80厘米到1米,兩個人迎面走來都得讓一下。”老人邊走邊說,連接古道的,還有一座連名字也沒有,但可能已經存在上千年的石拱橋。“當時人們在古道上來來回回,人走到哪里,信仰就傳播到哪里,而且陸路信仰傳播很多是沿著交通要道。”李玉坤說。杜丕量老人提出,順濟宮祀奉陸上女神陳靖姑,很可能和蔡內地處山區,山勢較險峻,猛獸蟲蛇多有關系,所以人們在往來的旅途中供奉陸上女神,鎮境保平安。
□早報記者 許鈸鈸 文/圖
(來源:東南早報)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4-25石獅全國文化先進市接受復查
- 2014-04-25泉港打造六大文化品牌 提出“六個一”構想
- 2014-04-25我省首個海洋文化特色法制教育基地在海滄區成立
- 2014-04-21晉江48個親子家庭繪百米鞋文化長卷 祝福鞋博會
- 2014-04-15南安美林閑置小學設道德講堂變身文化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