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現時代變遷保存古音古詞 泉州地名:簡明城市歷史
http://www.caoliu14.com?2014-03-07 11:07? 吳志明?來源:泉州晚報
我來說兩句
時代烙印清晰
泉州學研究所所長林少川表示,泉州不少地名,帶有歷史變遷、經濟發展、民族遷徙以及海外交通等方面的烙印。至今泉州還保存了唐代以來的古街巷名,例如“州頂街”是唐代地名,“舶司庫巷”是宋代地名,“棋盤園”是元代地名,“都督第”是明代地名,“洪衙埕”是清代地名。
千百年來泉州地名的變革也是很復雜的。因歷代基層行政單位的用詞及命名不同,在改朝換代之際,地名的變化較大。有的新生,有的消失,有的沿用,情況不一。在封建社會,大街小巷的名稱都不是官方命名,官方只對基層行政單位加以命名。一般來說,官方命名的地名,生命力較弱,而民間約定俗成的地名,生命力較強。
他認為,一個個或熟悉或陌生的地名,都留存著久遠的城市記憶,其實就是一部簡明的城市歷史,是地圖上的民間語文、常掛嘴邊的城事百科。
古漢語特色明顯
華僑大學文學院王建設教授認為,泉州地名與古漢語關系密切相關。他說,泉州方言保存了不少古漢語的特點,輻射到地名中,表現為不少地名也保存著許多古音、古詞。比如“窟”是泉州地區常用的一個通名,鯉城有“土窟”、“鸚哥山窟”,石獅有“洪窟”,惠安有“獺窟”、“虎窟”,德化有“龍窟”等。而“厝”是一個富有閩南地方色彩的常見地名用字。“厝”在閩南話中是“房屋”的意思,從泉州到臺灣,帶有“厝”字的地名不勝枚舉。如泉州有后厝、肖厝,臺灣有蘇厝、林厝等。“埕”在閩南方言中,實際上是“庭”的同音借字,意為“院外露天的場子”或“天井”。鯉城有秦衙埕、關刀埕、新路埕、許厝埕、伯府埕、洪衙埕、莊厝埕、拜內埕等。以上的地名及其用字都保存了古音或古義。
王教授認為,不少泉州地名與地域心理、宗教信仰等有關。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相關新聞
- 2014-03-07第51個“學雷鋒日” 泉州年代訪談:雷鋒在哪?
- 2014-03-07三歲誦詩廿歲進士連中三元 細數泉州古代“學霸”
- 2014-03-05泉州泉港:“黨員志愿者”扮靚城市廣場
- 2014-02-27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推進環泉州灣文明城市群建設
- 2014-02-27泉州市委文明辦主任:人文·生態·和諧·發展--創建文明城市的“四維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