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酒飄香 2014-03-06 12:44? 王志凌 丁立凡?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
洗米、蒸米、晾飯、下粬、發酵、濾酒、窖藏,整個酒坊熱氣升騰、酒香彌漫。 |
查看酒品成色。 糯米蒸煮。 晾糯米飯。 用白粬拌勻糯米,下缸發酵。 親朋好友相聚,把酒言歡。 東南網-福建日報3月6日訊(通訊員王志凌 丁立凡 圖/文)在閩東一些農村地區,至今還保留著釀酒的傳統。洗米、蒸米、晾飯、下粬、發酵、濾酒、窖藏,整個酒坊熱氣升騰、酒香彌漫。 據介紹,釀酒先從洗米、浸米開始,米是自家種的高山單季糯米,洗凈后,在大水缸中浸泡上四五個小時,直至糯米軟化。之后置于大蒸桶中蒸上四五十分鐘,熟透后再平鋪晾干、冷卻。緊接著是將白粬與糯米飯攪拌均勻,再配以高溫殺菌后的山泉水,混合后置于酒缸中發酵45天以上,直至酒液醇香、清冽。然后經過濾、壓擠,提取出酒品,裝入酒缸,以黃泥封嚴缸口,置于老瓦窯中,陳上至少一年,方可開封取酒品飲。 “整個工序看似簡單,其實蘊含技巧。尤其是下粬最為關鍵,酒粬配方的優劣、下粬的多少,決定著釀酒的成敗。”村民黃壽堂告訴記者,35公斤糯米可釀出50公斤冬白酒。春節前他家酒坊一般都會釀上兩三噸,去年釀今年喝、今年釀明年喝,以此循環。 近年,隨著農村青壯年人口的外流和農村市場商品的多樣化,許多村民也更傾向于采買酒品而非自家釀造。 |
其它熱圖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