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史前巖畫遍布漳州山海之間 發現數量冠八閩 2012-11-06 08:26? ?來源:東南早報 我來說兩句 |
近日,漳州市南靖縣方志委的文物工作者,在南靖五云巖發現了一幅疑似巖畫的摩崖石刻。 |
②漳州是福建省發現巖畫最早的地方,華安仙字潭巖畫早在1000多年前就被發現了。 “漳州文化”說 先人聰明打造細小石器 石刻巖畫也便順理成章 在漳州市博物館一樓,陳列著從蓮花池山遺址中發掘到的各種石器。據博物館李和安副館長介紹,在蓮花池山遺址中發現了兩個古文化層,下層文化有以礫石英結晶體、硬砂巖為原料打制的石制品,為距今約2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上層文化的石料多為燧石,先人們用其制作成精美的小石器,距今約1.3萬年—0.9萬年。在上下兩個文化層中,不僅存在時代上的不同,而且在石制品尺寸、石器類型及加工技術上也存在差異。 按照考古發掘先后順序,蓮花池山上層文化的細小石器被考古學家命名為“漳州文化”。因為小石器在我國多個地方均有發現,但漳州的小石器較之卻有明顯不同。李副館長介紹說:“漳州的小石器不僅以凹刀居多,而且刃口多是特意修制出來的。由于石料來之不易,所以先民們對其利用率極高,甚至小石片也打造成‘一器多用’,連1厘米或是1克的小石片也細加雕琢,這是我國絕無僅有的。” 曾五岳介紹說:“小石器的普及度越來越高,在舊石器時代晚期,‘漳州文化’漸漸流傳到各地。不僅漳州各地有,泉州、廈門、廣東南澳等地也有分布。”已故著名考古學家賈蘭坡先生曾這樣評價“漳州文化”:“漳州打制石器雖然很小,但和其他地點的細石器相比有所不同,看來可自成一個系統,從石器打制技術來看,已相當進步。時代可能為舊石器晚期或新石器時代也說不定。” 曾五岳認為,漳州晚期智人已經非常聰明,為了適應利用和改造自然生態環境,發明了新型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再經過三五千年,漳州地區出現許多各具特色的巖畫便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而閩南其他地區,由于地域不同,文化傳承理念等不同,當地先民不愿去創造巖畫文化,而轉投去創造另一種文化也不一定。” 對此,陳立群則認為:“巖畫所承受的內涵,包括了氏族社會或部落的思想行為、社會形態等,與文化進步與否沒有太大的關系。整個福建的文化,屬于東南土著的文化是非常落后的,中原地區已進入青銅器時代,福建還處于新石器時代,年代比中原地區落后了幾百年甚至是幾千年。但中原地區不少地方,巖畫數量還不如新疆、云南、閩南東南土著一帶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