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下午,記者來到位于莆田市新度鎮善鄉村的壺公山麓,見到了這座衣冠冢。古墓很小,加上墓前空地才約6平方米,墓地受損嚴重,三合土制的墓丘僅剩一半,四周為磚砌。據介紹,由于山上早年被開墾成果園,種植龍眼等果樹,對地表破壞較大,墓室、墓坪以及封土基本無存。
與古墓同時被發現的還有一塊墓碑。碑的形制較小,高78厘米,寬38厘米,厚度約10厘米,材質簡樸,下方殘缺,碑上刻有文字“宋義士侍郎忠武、文魁太師忠肅陳”,由于殘缺,墓碑上只有墓主的姓,看不見名。
據陳氏后裔陳國章介紹,多年來,陳氏后人一直在尋找陳瓚衣冠冢。今年7月,他與莆田文物愛好者黃國善、王阿濤等人上山尋找,突然在某處發現地面有凸起,心生好奇便挖下去,竟發現了這個殘破的古墓。隨后,他們在墓前兩三米處又發現一塊墓碑,當時墓碑只有一半露出地表,而且露出部分長滿青色石銹。他們把碑挖出來后,隱隱約約看到碑上有刻字。莆田文物專家吳天鶴根據石材和碑刻,初步判斷這是宋元時候的墓碑,且與陳氏先祖陳瓚和陳文龍有關。此外,在這個古墓東側約百米處,還有十多個墓群遺址,其中一處規模很大,墓前還挖出兩尊體型較大的石像,一尊完整,另一尊頭部已經沒有了。
發現古墓和墓碑后,滿懷欣喜的陳國章急忙向各級文保單位上報。7月中旬,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派遣專家赴現場考察,通過碑文記載,并查閱歷史文獻和陳氏族譜,大致確定墓碑上所寫的是陳氏祖先陳瓚和陳文龍兩人。
據莆田玉壺陳氏族譜乾隆譜,興化府陳氏一門在宋代曾出現“一門兩丞相,九代八太師”的盛況,其中陳瓚生于宋紹定五年(1232年),他與侄兒陳文龍一起抗擊元軍,陳瓚被俘拒絕投降,被元軍車裂。后被宋朝朝廷追贈兵部侍郎,賜謚忠武。相傳他死后,鄉人偷偷把他的衣冠葬于壺公山下,但是一直沒人找到過他的衣冠冢。
陳文龍則是陳姓八世祖,原名子龍,在宋咸淳四年(1268年)高中狀元,宋度宗將他改名文龍,累官至參知政事。后來抗元失敗,他拒絕投降,絕食而死。皇帝將他追封為太師,謚忠肅。后被葬在杭州西湖智果寺的翠竹園里。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2-07-09泉州水下考古陸上調查 石獅多處發現出水舊瓷器
- 2012-06-12秦始皇陵最新考古成果:"百戲俑"坑現巨人俑
- 2012-06-07泉州首次水下考古大發現 印證海濱鄒魯名不虛傳
- 2012-05-30西沙水下考古重大發現:大量泉州古瓷沉睡海底
- 2012-05-29地鐵屏山站本周考古發掘 或收獲閩越國都城新發現
- 2012-05-28地鐵屏山站本周考古發掘 或收獲閩越國都城新發現
- 2012-05-17泉州灣首次開啟水下考古 將展開水下遺址普查